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第18/27页)

正如结果所证明的,这次延迟是致命的。为希特勒的军事天才辩护的人们说,巴尔干战役并未使「巴巴洛沙」的时间表大大推迟,无论如何,推迟主要是由于那一年雪融化得晚,这使东欧的道路在六月中旬还是泥泞不堪。但是重要的德国将领的证词则不这样认为。名字将始终同斯大林格勒联系在一起的弗雷德里希·保罗斯陆军元帅,这个时候是陆军参谋总部的俄国战役的主要策划人,他后来在纽伦堡证人席作证说,希特勒要毁灭南斯拉夫的决定使得「已巴洛沙」的开始推迟了「大约五周」。海军的作战日志也说推迟了这佯长的时间。在俄国带领南方集团军的冯·伦斯德陆军元帅在战后对盟军的审讯员说,由于巴尔干战役,「我们至少迟开始四周」。他又说,「这是一次代价非常昂贵的推迟」。

无论如何,在四月三十日,当希特勒的军队完成了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征服时,他为「巴巴洛沙」规定了新的日期,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开始。



四 恐怖统治的策划

在占领俄国方面可以不受限制地采取任何手段。希特勒坚持要将领们非常清楚地了解这一点。

一九四一年三月初,他召集了三军首脑和重要的陆军战地指挥官,定下了这个规定。哈尔德记下了希特勒的话。

(希特勒说)由于对俄国的战争的实际情况,不能以侠义方式进行,这场斗争是一场意识形态和种族差别的斗争,必须以空前的、残酷无情的严厉方式进行。所有的军官必须抛弃过时的思想。我知道,用这种办法进行战争的必要性是你们各位将军所不能理解的,但是——我绝对坚持,必须毫无违抗地执行我的命令。政治委员是跟国家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因此要消灭政治委员。破坏了国际法的德国士兵——应予以宽恕,俄国没有参加海牙公约,因此它不能根据这个公约而享受任何权利。

这样就发布了所谓《政治委员命令》。德国将领们究竟是应当服从元首要他们犯战争罪行的命令呢,还是应当按照他们自己的良知行事?后来在纽伦堡的审讯中向他们提出这个重要的道德问题时,进行了不少的讨论。据哈尔德后来说,将领们对这道命令大为愤怒,会议一结束,他们就向他们的总司令勃劳希契提出抗议。这个没有骨气的陆军元帅答应,他将「反对所发布的那种形式的命令」。哈尔德一口咬定说,后来,勃劳希契书面通知最高统帅部,陆军军官「决不能执行这种命令」。但是他果真如此吗?

勃劳希契在纽伦堡直接受审时所作的供词中承认,他没有向希特勒采取这种行动,「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态度」。他对法庭说,陆军首脑所做的就是发布一道书面命令,「陆军的纪律必须按照过去实行的方针和规定严格遵守」。

语言辛辣的军事法庭庭长劳伦斯大法官间勃劳希契:「你没有发布直接提到《政治委员命令》的任何命令吗?」

他回答说:「没有,我不能直接取消这道命令。」

凯特尔将军于五月十三日以元首的名义随后发布了几道指令,具有普鲁士传统的旧派陆军军官这时便又有了一个良心斗争的机会。主要的一个指令限制了德国军事法庭的职能。这种职能要由一种比较原始的法律取而代之。(俄国的)敌方平民所犯的可惩罚的罪行不再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直到发出进一步通知时为止——

凡有罪行嫌疑者应立即递交一位军官,由该军官决定是否把他们枪毙。关于武装部队人员对敌方平民所犯的罪行,不一定予以起诉,即使这个行为同时是一种军事罪行。

陆军奉令可以从轻处理这种犯罪者,每一次都要记住「布尔什维克」自从一九一八年以来使德国遭受的一切损害。只有「为维护部队的纪律和安全而需要把德国兵送交军事法庭时」,才有理由采取这种措施。指令最后说,「无论如何,只有那些同最高统帅部的政治意图相符合的法庭判决才可予以批准」。这项指令应「作为『绝密,文件处理」。

凯特尔代表希特勒在同天签署的第二道指令责成希姆莱承担为俄国境内的政治管理进行准备的「特别任务」。指令说,「这种任务是由于必须在两个对立的政治制度之间进行斗争而产生的」。这个纳粹秘密警察虐待狂者奉命「由他自己负责」「独立」行事,不受陆军干预。将领们清楚知道委派希姆莱执行「特别任务」意味着什么,虽然他们在纽伦堡军事法庭受审时否认他们知道这一点,此外,指令说,当希姆莱进行工作时,应封锁俄国的被占领区。希特勒规定,即使「政府和党的最高级人员」也不准观看。同一指令任命戈林「开发这个国家,获取它的经济资财,供德国工业使用」。附带说一句,希特勒在这道命令中还宣布,一俟军事行动结束,将把俄国「划分成各个国家,各国建立自己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