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完美的平衡(第10/10页)

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下,成千上万受过良好教育、有才华的专业人士几乎对国家事务没有发言权。国家的政治生活处于萎缩状态。表面看,国会有预算权,但实际上仅是一个辩论社区。在英国和法国,有立法权的众议院能决定总理的任命。所以,选举人对权力有制约作用,他们可以被看作权力的终结点。相反,选举人在德国是软弱无力的。选举人中有党派,但这些党派无法通过竞争去控制政府,他们被一个封建专制的政府排斥在政权之外,而实际上德国政权掌握在由德皇挑选出的一群容克手里。短期的后果是公众对政治的冷漠。当德国处于艰难时刻,公众将孤立政府。

究竟容克如何保存老普鲁士的完整性,这个问题甚至延展到军界。虽然容克精英们既有局限也有弱点,但他们不是宣扬扩张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们甚至不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少关心德意志,而只关心普鲁士的权力延续。他们真正想要的仅是祖先留给他们的世界。每一次的增加和扩张,都使得他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能维持。20世纪初,欧洲强国进行军备竞赛,各国不可避免地要扩大军队规模。然而,德国扩大军队规模竟让许多保守的容克感到心烦意乱。就像一个合格的军官必须是有东普鲁士背景的容克一样,可靠的士兵人选是既无知又顺服的东普鲁士农家小伙子。越来越多的城市士兵候选者来自城市无业游民和工人,他们大多数都被现代观念污染,他们与容克不同,为容克所不信任。

这种容克与平民之间的紧张对立导致埃里希·鲁登道夫在大战开始前一年丧失了为毛奇做战争策划的工作。鲁登道夫是一个平民新贵,他的父亲靠卖保险为生。他通过分析确信德国必须扩大军队规模,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法国和俄国都增强了国力,施利芬计划需要跟得上形势的变化。于是,他开始要求新建6个集团军。在批准了他要求的一半后,他继续要求另一半。有人让他闭嘴,他不闭,于是他被驱逐出参谋部。这对他是一个打击,因而他将不会成为毛奇军事行动的主管。这份惩罚是他自找的,因为他触犯了两个痛处。德国政府和军队不想因为军费增长过多和过快而招致国会反对。许多有影响力的容克知道,根本找不到足够数目的容克贵族充满6个军团的职位。于是,大量的平民将被授予权力。德国的军队越大,就越不像容克能继续维持其特有控制的军队。

去职的鲁登道夫离开柏林,去了杜塞尔多夫,他在那里指挥一个非精英团(不给他一个普鲁士警卫团指挥,是对他的另一个打击)。那个替代他的人,几乎毫不费力就获得升迁。埃里希·冯·法金汉,比鲁登道夫大4岁,自1911年被德皇威廉任命为警卫团指挥员以来,一直就是皇帝的红人。一年后被任命为少将,于1913年再次升迁为战争大臣。虽然许多德军将军感到吃惊,但法金汉的升迁可以从他的背景中找到解释。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容克人。他的体形高大、消瘦,有一股傲慢的文雅风度。他成长于东普鲁士的最东端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农场,他的家谱能追溯到12世纪的条顿骑士,他家出过一位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将军。

法金汉是老普鲁士的精粹产品,鲁登道夫与他相比在许多方面相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