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霹雳”行动(第4/10页)

读过这份缺乏热情的表示赞成的报告,又与空军参谋部的其他人商议过之后,辛克莱对整个计划也比较冷淡。“昨晚您问我,是否有计划干扰德国人从布雷斯劳撤离。”他写信给丘吉尔,建议该任务更适合由空军战术部执行。他继续写道,如果天气允许,轰炸机应该继续打击石油目标;如果不允许,便对德国东部的一些城市发动区域进攻。

这份备忘录从丘吉尔那儿得到了一个迅速而又充满挖苦的回复。他显然忘记了自己曾说过的话。

昨晚我并没问你什么干扰德国人从布雷斯劳撤离的计划。相反,我是问你,柏林,无疑还有德国东部的其他大城市,是否现在还不应被看作特别吸引人的目标。很高兴,这个问题“正在研究”。请明天向我报告,你们打算做些什么。

丘吉尔突然对“霹雳”行动产生了兴趣,这也许是由于受到了即将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的鼓舞,也许是他急于向斯大林表明,盟国的战略空军对于当前俄国的进攻来说多么有价值。在阿登战役之后,西方的确需要在会议桌上重振一下军事威望。无论是什么刺激了丘吉尔,他给辛克莱的信中挖苦的要求立即产生了反响。哈里斯受命即刻袭击柏林、德累斯顿、克姆尼茨等城市,“在那里进行迅猛的闪电战不仅能给从东线撤退的德军造成混乱,还可以牵制部队从西线向他处运动。”

然而,哈里斯的副手,空军元帅罗伯特·桑德比爵士有着他个人的疑虑。一看到命令,他便想知道为何把德累斯顿包括在内。他认为,它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尽管它是一个关键的铁路枢纽,却没有证据可以显示它是工业中心,或者正被用于军队的大规模运动。因此,他要求空军部重新考虑,是否应把德累斯顿也作为目标囊括在内。通常,这样的要求都是通过电话立即给以回复。而这一次,桑德比却被告知,问题要提交上级机关。他等了数日才得到确认,德累斯顿的确将被轰炸。他被告知,事情之所以延误,是因为丘吉尔本人对“霹雳”行动很感兴趣——而当时他正在雅尔塔。

现在,只剩下了天气问题。2月13日早上,终于报告说天气条件转好。九点前,哈里斯命令五号机群于当晚进攻德累斯顿,之后立即由四个机群联合,进行第二波打击。到了第二天清晨,美国的“空中堡垒”将第三次打击这个城市。然而,当天中午,气象员报告说,天气条件发生了改变。云层开始在整个中欧上空聚集,目标上方的天空要到晚上十点才能放晴。

哈里斯认为,要放弃空袭,理由并不充足。当天下午,第一波的主投弹手、空军中校莫里斯·A.史密斯前往位于科宁斯比的54基地情报局领取简令。他接到了一个危险的任务,在目标上方持续低空飞行,为整个机群的轰炸指示方向。他将驾驶一架纯木制双发高速“蚊”式轰炸机。这种飞机飞行高度较高,因此相对安全,不过,它几乎完全没有配备任何装甲板。史密斯曾经指挥过对卡尔斯鲁厄、海尔布隆以及其他一些德国大城市的轰炸,但当时的辅助条件要好得多。如今,甚至连德累斯顿的目标分布图都找不到,他只能拿1943年拍的一张很差劲的航空照片做参考,绘制了一张目标分布图。

史密斯接到命令,要将五号机群的炸弹集中投向铁路和德累斯顿老城区的各个交通中心。这座老城因其美丽的建筑和古迹而闻名于世。基地司令说,他有一次住在老城区中心广场上的一家酒店里,竟然被人骗了。他开玩笑地补充说,他希望这种不义之事能够尽快得到处理。

由于天气的关系,成功要取决于时间的精确选择。首批到达德累斯顿的飞机是先遣的测位机——那是两个中队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晚上十点零四分,他们将投掷绿色曳光弹和绿色信号弹,以确定城市建筑的大体方位。几分钟后,八架“蚊”式轰炸机将紧随其后,在绿色照明弹的引导下,向体育场投掷红色信号弹。这个体育场正好挨着主要的轰炸目标——铁路调车场。最后,在轰炸预定开始的时刻,晚上十点十五分,呼叫名为“餐具架”的主力飞机将到达此处,轰炸红色信号弹勾画出的目标。

就在下午五点三十分之前,八架“蚊”式轰炸机起飞了。机上的驾驶员们心烦意乱,因为他们收到指示说,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在德累斯顿以东迫降;反之,如果万不得已,他们必须掉头西飞,在敌人的领土上降落,不能让最新研制的电子装备落入他们的盟友——俄国人的手里。

几分钟后,首批共二百四十四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开始飞离五号机组位于英国中部的机场,晚上六点之前,所有投弹手都已上了天。晚上七点五十七分,主投弹手、空军中校史密斯驾着他的“蚊”式轰炸机离开了科宁斯比。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刮起了强劲的西风,他借此追上了正在迂回前进的其他八架“蚊”式轰炸机。在德国西北部上空一万五千英尺高的地方,九架飞机遇上了八十五节(2)的顺风。晚上九点四十九分,驾驶员们第一次看到了美国制造的电子导航仪“洛兰”屏幕上的光,这将指引他们直接飞向目标。但是史密斯的“洛兰”导航仪没有捕捉到第二次光信号,而需要两次光信号才能确定一个位置。他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五十六分了。八分钟后,先遣的测位机就要投掷绿色的曳光弹。十点左右,第二道光终于出现了,史密斯的导航仪确定了它们的位置:克姆尼茨以南十五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