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元首死了”(第10/11页)

在返回战斗岗位的路上,肯普卡路过了斯达姆普菲格医生的房间。他看见玛格达·戈培尔正坐在一张桌子旁,一脸茫然。她认出了肯普卡,于是要他进去。“我跪着乞求元首不要自杀,”她语气平平地说道,“他轻轻地扶起了我,平静地说,他必须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为邓尼茨铺平拯救德国之路的唯一方法。”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肯普卡说,确实还有逃出去的可能。他告诉她,他有三辆运输人员的装甲车,有可能安全地把他们所有人都运出去。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放晴了。这时,戈培尔走了进来,说克雷布斯要亲自去见朱可夫,并要求“大家自由地离开地下掩体”。他曾发誓要与希特勒一起死,但是挽救自己和家人的本能占了上风。然而,就连这种本能也有它的限度。“万一谈判不成功,”他冷酷地说道,“我已经做出了决定。我要留在地下掩体里,因为我不愿选择留在世上,扮演一个永久难民的角色。”他转向肯普卡,“当然,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可以走。”

“如果我的丈夫留下,”戈培尔夫人连忙说道,“那我也会留下。我要和他生死与共。”

没人将希特勒的死讯通知海军元帅邓尼茨。他只知道元首已指定他为继承人。鲍曼发电报告诉他,书面任命随后就到,因此海军元帅“有权采取适应形势需要的任何措施”。

鲍曼隐瞒全部真相也许只是为了将这一消息亲自告诉邓尼茨。与戈培尔不同,他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他都要逃出柏林。毫无疑问,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地下掩体里第一个见到邓尼茨的人。到那时,因为他的在场,他就可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海军元帅是一名没有政治欲望的军人,这项任命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推测,希特勒之所以任命他,是为了给武装部队的一名军官扫清道路,以便体面地结束战争。他发电报给希特勒说,他的忠诚不附带任何条件,他将竭尽全力去柏林解救他,“然而,如果命运迫使我作为您的继承人来统治德国的话,我会继续战争,争取一个配得上德国人民这场史无前例的英勇斗争的结局。”

邓尼茨一直害怕希特勒之死会导致中央权威的终止,以及随之而来的混乱,那将使成千上万的人无谓地失去他们的生命。现在,如果他迅速行动,无条件投降的话,也许能够避免这样的灾难。但是,首先他必须查明,这项任命是否能被希姆莱平静地接受,他在全国各地都有武装部队,而自己却一无所有。邓尼茨亲自打电话给希姆莱,最后,希姆莱不情愿地答应到普伦来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邓尼茨把一支打开保险的手枪放在了他办公桌上的几份文件下面。他觉得这样做有些夸张,但却是必要的。希姆莱带着六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勤务兵到了,不过却独自一人进了邓尼茨的办公室。邓尼茨拿出宣布任命他为希特勒继承人的电报。“请您看一下这个。”他紧盯着希姆莱说道。党卫军全国领袖的脸色变得十分苍白,整个人“仿佛被针扎了似的”抖了一下。即使在他试图与丘吉尔和杜鲁门谈判的消息曝光之后,希姆莱仍旧深信他会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在一阵令人尴尬的沉默之后,他站起身来,笨拙地鞠了个躬。“如果是那样的话,”他说,“请让我在您的政府中做您的副手。”

希姆莱那可怜的语气给了邓尼茨信心,但他还是将手挪向了藏着的手枪。“这不可能,”他坚定地答道,“我没有工作给您!”

希姆莱清了清喉咙,好像要说些什么,但却只是听天由命地站了起来。邓尼茨也站了起来,把希姆莱送到门口。希姆莱低着头走出大楼,后面跟着他的六个保镖。


(1)据英国历史学家特雷佛G罗珀说,是洛伦茨通过希特勒的侍者海因茨·林格把报道带进去的,元首“气得脸色发白”。文中说法来自博伊格斯,他目前为驻贝希特斯加登的美军工作。

(2)菲格莱因生命的最后两天至今仍是个谜团。通常认为,当他在家里被捕时,他打电话给爱娃·布劳恩,请她替自己向希特勒求情,而她气愤地拒绝了。但奥托·京舍断言,并没有这段电话对话;他监控着所有外来电话。此外,京舍还说,4月28日夜里,爱娃哭着来找他,坚持说“亲爱的赫尔曼”不可能背叛元首。肯普卡说,希特勒的卫队长、党卫军少将(相当于美国的准将)约翰·腊登休伯告诉他,菲格莱因并没藏在他的房子里,而是藏在一个煤箱的上层。当时,他身披一件长皮衣,脚穿拖鞋,头戴运动帽,颈围围巾;在他的公文包里,发现了希姆莱与贝纳多特谈判的详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