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元首死了”(第9/11页)

肯普卡和京舍把爱娃的尸体摆放在希特勒右侧。炮火突然加快了速度,变得更加密集,他们不得不躲进了入口。几分钟后,肯普卡冲过去抓起一桶汽油,然后又朝尸体跑回来。他把希特勒的左臂往身体上挪了挪。这个动作毫无必要,但他没办法让自己往元首身上浇汽油。一阵风吹动了希特勒的头发。肯普卡打开了油桶。这时,一颗炸弹爆炸了,弹片纷纷向他的身上落去;一颗榴霰弹从他头上呼啸而过。他又一次爬回来躲避。

京舍、肯普卡和林格在入口等待炮火暂时停歇。之后,他们回到了尸体旁边。肯普卡厌恶地打着冷战,把汽油洒在尸体上。他想,我不能这么做,但我做了。他看见同样在往尸体上泼汽油的林格和京舍脸上有着同样的反应。在入口处,戈培尔、鲍曼和斯达姆普菲格医生怀着病态的兴趣探头看了过来。

衣服被油浸透了,最强劲的风都吹不动。轰炸又开始了,但三个人仍旧一桶又一桶地倒空了油桶,直到把停放尸体的浅坑灌满。京舍建议用一颗手榴弹来点火,但肯普卡不同意。把元首尸体炸掉这个想法太让人反感了。他看见入口处的消防水龙带旁有一块很大的破布,便指给京舍看。京舍一把抓了过来,浸上了汽油。“火柴!”肯普卡喊道。

戈培尔递给他一盒。肯普卡划着火柴,把它丢到破布上。京舍拿着燃烧的破布跑了过去,把它扔在尸体上。一团蘑菇形状的火球伴随着一团团的黑烟从尸体上升了起来。在一座燃烧的城市背景下,这只不过是一团小小的火焰,但却最为令人毛骨悚然。大家神情恍惚地看着它。

火焰开始缓缓地吞噬尸体。饱受震动的人们蹒跚地退回了入口。更多的汽油被运来了,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京舍、林格和肯普卡不停地往燃烧着的尸体上浇着汽油。

十九天之内,这个世界失去了三位领导人——一位死于中风,一位死于他自己之手,另一位死于他的人民之手。其中的两位——罗斯福和希特勒——是在同一年,即1933年,担负起了国家的领导职责,并且两人都被密友称为“元首”。但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仅止于此。

直到晚上七点三十分左右,漫长的火葬工作才结束。随后,精疲力竭的京舍和肯普卡踉踉跄跄地回到了地下掩体。会议室里一片骚乱。卫队长腊登休伯和总理府地区的指挥官莫恩克当众哭了起来;其他人则近乎歇斯底里地争论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没有元首领导他们,所有人似乎都不知所措了。最后,戈培尔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作为新任总理,他要召集一次会议以恢复秩序,并要求鲍曼、莫恩克、布格道夫和克雷布斯参加。戈培尔的首批决定之一,是命令腊登休伯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骨埋葬在花园里肯普卡的小房子旁边。然后,他们开始讨论,派会讲点俄语的克雷布斯越过火线,去和苏联人商谈某种协议,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魏德林还不知道希特勒已死。黄昏时,他接到克雷布斯发来的一封电报,命令他马上去地下掩体报到,并禁止从柏林突围,即使是小股部队也不行。这简直是疯了,魏德林真想不听他的;再过二十四小时,任何突围就都不可能了。敌人的队伍已深入至波茨坦广场区域,而另外一队人马已经沿着威廉大街一路推进到了空军部。

虽然路程还不到一英里,但是魏德林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了总理府。当他走入地下掩体时,天已经黑了。走廊里紧张的气氛让他迷惑不解,但是,第一个让他感觉出事了的迹象,是戈培尔坐在希特勒的桌前。克雷布斯语气严肃地要他发誓保守秘密,然后透露说希特勒自杀了。

有如五雷轰顶的魏德林被告知,元首的死讯已经通知了斯大林,仅斯大林一人。克雷布斯说,他将亲自去告诉朱可夫这一自杀事件,以及成立新政府的事。之后,他会要求休战,并开始关于德国投降的谈判。希特勒一死,他与布尔什维克战斗到底的愿望便突然变得无影无踪了。

魏德林无法相信克雷布斯是认真的,只是怀疑地看着他。“作为一名战士,你认为在胜利果实唾手可得之时,俄国最高统帅部会同意谈判休战吗?”他说,必须提出无条件投降,只有这样才能结束柏林这场无谓的战斗。

绝对不可能投降。戈培尔叫道。

“帝国总理先生,”魏德林说,“您真的相信俄国人会与由您任总理的德国政府进行谈判吗?”

或许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戈培尔无法立即反唇相讥。当他终于开口时,那些话是一个随心所欲地歪曲现实的人才能说出来的。他宣称,实现希特勒的遗愿是一项神圣的职责,克雷布斯只能要求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