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6/6页)
古典时代的战役中很少有比德里昂战役更有名的,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作为一名重步兵参加了此次战役,而亚西比德也作为一名骑兵参战。在战场上,帕冈达斯的指挥非常精彩,他的战略革新也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此次战役在军事上有着重大意义。雅典人未能迫使玻俄提亚退出战争,这鼓舞了斯巴达联盟。在此之前,他们以为胜利是不可能的,德里昂战役给了他们希望。在雅典,战败和惨重的伤亡打击了主战派,对那些主张议和的人有所帮助。有些批评家指责是雅典人的战略导致了德里昂的灾难;有些人批评它不符合伯里克利的精神,攻击性过强;也有人批评雅典人没有选择直截了当的进攻,而是采用过于复杂而迂回的战法。但到前424年,事实已经证明伯里克利战略不具有可行性,采纳新战略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雅典人的兵力和士气都逊于敌人,决战决胜、正面对垒的战略也不合适。
说到底,雅典人尝试迫使玻俄提亚退出战争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雅典在重步兵、骑兵和轻装部队上都逊于斯巴达联盟,因此依靠奇袭和分而治之的战略也是正确的。而且,原先计划的风险并不大。根据计划,德摩斯梯尼必须等到西弗艾民主派发动革命之后才在西弗艾登陆,雅典人也不曾打算在德里昂或其他任何地方与敌军交战。即便在这些地方出了麻烦,回家的道路仍然是安全的。即便保守机密失败或行动的时机配合出了问题,如果希波克拉底从德里昂撤退而不是留下来作战,也不会发生那样的灾祸。如果运气好一点的话,雅典人的此次行动很可能赢得一场重大胜利。但在前424年,在一连串了不起的成功之后,雅典人的好运气快要耗尽了。
西西里岛中部一座小城。
注意不是那个最有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
轻盾兵(peltast)是古希腊轻装部队的一种,源自色雷斯,得名自他们手持的轻型月牙形柳条盾,主要武器是标枪和剑。
伊巴密浓达(约前418〜前362年),底比斯将军与政治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着手在希腊世界建立霸权统治,遭到之前的盟邦反对。底比斯联合雅典、科林斯与阿尔戈斯等国与斯巴达对抗,多年战争后打败了斯巴达。底比斯跃升为一等强国,伊巴密浓达重塑了希腊政治版择图,使旧的同盟解体,创立新的同盟,并监督各城邦的建设。他也具有很大的军事影响力,为底比斯赢得了数场主要战役的胜利。不过底比斯建立的霸权没有持续多久,后来被马其顿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