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5/8页)

这是斯巴达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肯定受到了原计划失败的影响,也反映了政治上的新动态。原先支持远征希俄斯岛计划的是恩狄乌斯和亚西比德,如今监察官恩狄乌斯已经离职,而雅典变节者也已经跑到提萨弗涅斯麾下。希俄斯岛遭到围攻,雅典人卷土重来,伯罗奔尼撒军队表现不佳或无所作为,与波斯的谈判仅得到了无法令人满意的协议和不可靠的支持,所以现在斯巴达人相信应当改换战略了。佩达里图斯的检举信在很大程度上是催化剂,促使斯巴达人重新考虑正在执行的政策。

为了避开雅典舰队,安提西尼的船只选择了非常迂回曲折的路线,在小亚细亚南海岸的考努斯登陆。他们在那里要求阿斯泰奥库斯派船只护送他们到米利都(目前伯罗奔尼撒联盟在伊奥尼亚的主要基地),因为他们预计米利都将遭到雅典人的挑战。阿斯泰奥库斯立刻拋弃了驶往希俄斯岛的念头,“他觉得没有什么比护送这样一支大舰队更重要,他们合兵一处便可以主宰大海,将受命前来调查他的斯巴达人安全送过来”(8.41.1)。这意味着放弃希俄斯岛和那里的斯巴达军队,但来自考努斯的传唤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去避免远征希俄斯岛,即便那些心急如焚的盟友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雅典人在得知安提西尼抵达考努斯后,派遣了20艘战船南下去拦截他,而阿斯泰奥库斯率领64艘战船去为安提西尼护航。雅典人毫不犹豫地仅派遣了20艘战船去抵挡兵力远胜于己的敌人,在萨摩斯岛仅留下54艘战船对付米利都的90艘敌船。南下的20艘雅典三列桨座战船应当会途经米利都,但指挥官卡尔米努斯似乎对斯巴达人的攻击威胁不以为意。

阿斯泰奥库斯率军南下,希望尽快与安提西尼会合。途中,大雨和浓雾打散了他的舰队,混乱中他撞上了雅典舰队。尽管卡尔米努斯也吃了一惊(他对阿斯泰奥库斯的计划一无所知,以为自己只会遇上安提西尼的27艘战船,而不是阿斯泰奥库斯的64艘),但还是决定进攻。在大雾掩护下,雅典人重创阿斯泰奥库斯左翼,但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是,整个斯巴达舰队将他们包围了。他们成功突围,损失了6艘战船。阿斯泰奥库斯没有追击他们,而是去了克尼多斯,在那里与考努斯的部队会合。随后,合兵一处的大舰队才驶往西米岛,在那里建造了纪念碑,以宣扬战胜卡尔米努斯20艘战船的胜利。

但雅典人没有让斯巴达人长时间地享受胜利。尽管他们在萨摩斯的舰队加上卡尔米努斯的船只一共不到70艘三列桨座战船,而阿斯泰奥库斯有90艘战船,但雅典人还是主动出击为自己的“失败”复仇。然而这不过是徒劳一番。阿斯泰奥库斯虽然占据了这样大的数量优势,却仍然不肯出战。伯罗奔尼撒舰队合兵一处之后,顾问们开始调查阿斯泰奥库斯受到的指控,最终将他无罪开释,并确认了他的职务。

现在舞台搭好了,斯巴达人可以将他们的满腹怨言倾诉给提萨弗涅斯了,为他们发言的是威望极高的利卡斯。尽管斯巴达指挥官们的所作所为似乎表明他们与波斯的两份条约是有约束力的,但实际上斯巴达政府始终没有正式批准条约。利卡斯现在对两份条约表达了蔑视。“这太不像话了,”他说道,“波斯国王居然仍然自称统治着他和他的祖先曾经占领的土地,因为这意味着所有岛屿、色萨利、洛克里斯和远至玻俄提亚的所有地方将再次被他奴役;斯巴达人给希腊人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波斯帝国的桎梏。”他警告道,除非修改条约,否则“斯巴达人不会遵守条约,也不会以此为条件寻求支持”(8.43.3-4)。

利卡斯如此愤愤不平,很难说他是真的热爱希腊人的自由,以至于对波斯义愤填膺,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参加了第三份条约的谈判。而根据此份条约,亚洲的希腊城邦将被交给波斯,并且倒霉的米利都人“和其他所有位于波斯疆域内的城市都将成为波斯国王的奴隶,不过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8.84.5)。或许利卡斯相信前两次条约的谈判者受到波斯的恫吓,过于温顺,所以采用更强硬的路线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更好的结果包括:关于希腊城邦地位的措辞不要让“希腊的解放者”斯巴达那么尴尬,以及波斯对斯巴达的财政支持的具体条件应当得到明确和改善。如果利卡斯这么想,就要失望了,因为提萨弗涅斯听了他的话,大发雷霆,拂袖而去。他清楚地认识到,斯巴达人需要他胜过了他需要斯巴达人,所以他完全可以等待,直到斯巴达人理解这一点。

对利卡斯的举动,我们还有一个解释,即他从斯巴达政府那里收到的命令是要求斯巴达指挥官们将战场从伊奥尼亚转往赫勒斯滂海峡,离开提萨弗涅斯辖区,改到法那巴佐斯辖区,因为法那巴佐斯或许是一个更好相处的搭档。或许利卡斯希望法那巴佐斯知道他与提萨弗涅斯谈判的基调,这也许能够有效地警示法那巴佐斯,斯巴达人进入了一个新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