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7/8页)

与波斯的新条约

斯巴达人至少同样急切地希望与波斯人和解。波斯人与雅典人的谈判令斯巴达人越来越紧张,斯巴达人缺乏资金;这个冬季的事件也表明,他们若希望在海上击败雅典,就需要依赖波斯人的大规模援助。于是,斯巴达领导人于2月在考努斯与提萨弗涅斯谈判,缔结了一份新条约。和之前的条约一样,它当中包含一个互不侵犯的条款,提及波斯给斯巴达的经济援助,以及无论战争还是和平都共同进退的承诺,但这份最新条约与之前版本的差别具有关键意义。这将是一份正式条约,需要两国政府的批准。大流士二世国王一定批准了条约的第一条——“亚洲的全部属于波斯国王的领土将为波斯国王所有;波斯国王对如何处置其领土可以自行决断。”(8.58.2)虽然这种说法非常冠冕堂皇,却放弃了之前条约中涉及的关于欧洲土地的内容,这是对利卡斯做出的让步。但是,大流士二世对亚洲的绝对主宰是非常明确的。

这份条约与之前几次的最重要差别之一在于,它提到建议动用“国王的船只”。前几次条约的意思基本都是,斯巴达人及其盟邦将承担作战任务,波斯国王仅有经济义务。但根据新条约,大流士二世的海军将承担取得军事胜利的使命和重担。波斯代表现在同意,仅在国王的船只抵达之前,出资维持伯罗奔尼撒军队;国王的船只抵达之后,伯罗奔尼撒军队可以自费继续留在战区,或者从提萨弗涅斯那里接受金钱,但这不是无偿资助,而是要在战后偿还的贷款。波斯与斯巴达两国将并肩作战。

实际上,波斯战船对希腊战船的战例很不光彩,而且波斯人始终没有投入一支自己的舰队。不管波斯海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波斯人投入增援部队的承诺促使利卡斯和其他斯巴达领导人批准了新条约,尽管它实质上比前几次条约好不了多少。

就连波斯人放弃亚洲之外领土的宣言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波斯人在这一条上并无诚意。但是,斯巴达人正式放弃了在亚洲的希腊领土,还放弃了他们作为希腊民族解放者的身份,这是新条约中令斯巴达人非常窘迫的让步。自雅典在西西里岛的灾难以来,斯巴达人对雅典的屡次作战均告失败,所以他们相信要赢得这场战争,除了与波斯人合作之外,别无他法。

斯巴达人在赫勒斯滂海峡

尽管波斯人始终没有派来舰队,波斯的金钱的确帮助斯巴达人恢复了主动权,而波斯与斯巴达和解的消息甚至受到了一些小亚细亚希腊人的欢迎。因为斯巴达人没有能力在海上挑战雅典,他们现在选择了除此之外的唯一办法:派遣一支陆军,在德尔库利达斯将军的统领下,从陆路去往赫勒斯滂海峡。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米利都的殖民地阿卑多斯(在亚洲海岸),但他们抵达海峡之后,又希望在这整个地区煽动反对雅典的叛乱,并切断雅典的贸易路线和粮食补给线。伯罗奔尼撒军队出现在赫勒斯滂海峡至少能迫使雅典人将其舰队从爱琴海往北调动,使各附庸国有机会反叛。

前411年5月,德尔库利达斯抵达了赫勒斯滂海峡,很快就煽动了阿卑多斯及其附近的兰普萨库斯(见地图24)的叛乱。雅典将军斯特罗姆比基德斯率领24艘船只(其中一些是载着重步兵的运兵船)收复了兰普萨库斯,但无法夺回阿卑多斯。在赫勒斯滂海峡欧洲一侧的塞斯托斯,他建立了“一座要塞和监视整个赫勒斯滂海峡的瞭望哨”(8.62.3),但他无法将斯巴达人从这个关键水道的据点逐出。

斯巴达的新战略很快就对爱琴海战区产生了影响。一段时间以前,斯巴达人派遣军官列昂去接替佩达里图斯的希俄斯岛总督职位。列昂带着12艘战船从米利都出发,与24艘希俄斯三列桨座战船会合,组成了一支36艘战船的舰队。雅典人派遣了32艘船只去拦截他,但其中一些是运兵船,它们在海战中没有用。尽管伯罗奔尼撒舰队占了上风,却无法在天黑之前赢得一次决定性胜利。雅典人对希俄斯岛的封锁仍在继续,但伯罗奔尼撒人及其盟友已经证明,他们在海战中完全可以打得很出色。

随后,斯特罗姆比基德斯被迫将雅典舰队的大部分调到赫勒斯滂海峡,只留下8艘战船守卫希俄斯岛周边海域。这让阿斯泰奥库斯鼓起勇气,从萨摩斯岛旁溜过,抵达希俄斯岛。然后,他率领从希俄斯岛和米利都征募的100多艘战船从希俄斯岛出发,前往萨摩斯岛,与雅典人争夺制海权。他鼓起勇气,而敌人却越来越怯懦,雅典人不肯应战。修昔底德解释说,雅典人没有出来与阿斯泰奥库斯交战,是因为“他们互相猜忌”。这指的是前不久雅典国内爆发的一场冲突,将雅典公民分成了互相敌对的派系,对雅典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突然间,整个局势发生了逆转:雅典丧失了制海权和战争主动权,并且受到内斗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