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9/19页)

俞呈龙当即决定,将这首旷世奇诗刊发在《西都风》下一期文艺特刊最醒目的位置,传诵千古——这应该就是柴副校长“无意间”留下此诗的目的。正兴奋中,柴副校长忽然闯进来,劈头就问:“有没看到一张写着字的纸条?”

俞呈龙毕恭毕敬地呈上刚被鉴定完毕的奇诗:“柴副,您的功力又精进了!”

柴副校长接过纸条,纳闷道:“功什么力?这东西还好没弄丢,后勤处统计了好几天,都是有这样那样安全隐患、需要抓紧维修的地方,可有得忙了。”

那天之后,《西都风》连续半年都没好意思刊发任何诗歌作品。

不过俞呈龙不愧是“西都三才”之一,马上急中生智地剑锋一转,改赞起柴副校长的书法来,说那张小纸条上的每个字都龙伸蠖屈、凤翥鸾回,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忍不住产生无限遐想误以为是一首诗歌。柴副校长对他的忠诚和品位感到很满意,便礼尚往来地大赞了编辑部的工作。俞呈龙又趁热打铁地代表编辑部邀请柴副校长一同共进晚餐。

在“快乐老家”的酒桌上,柴副校长喝得很高兴,拉着俞呈龙的手说:“你这小子什么都好,就一点毛病,从来只说好听的。人无完人,我们这些当领导也有缺点,可从没听你提过中肯的批评意见,这就很不对。”

俞呈龙也不含糊,当即举起酒杯,数落起柴副校长的六大罪状来,说得他心服口服、相见恨晚:一、工作太投入,对家人照顾不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二、上班时间从不喝茶看报纸,只顾埋头工作,办公氛围太过沉闷;三、作风太清廉,从来不收礼,让人很难亲近;四、经常加班加点,缩短了电脑的使用寿命,还造成大量辐射;五、总是废寝忘食,累出黑眼圈鱼尾纹,有损领导干部的形象;六、一贯亲自打水、亲自洗手、亲自吃饭、亲自上厕所,不给下属们代劳的机会,令他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乃至怀疑人生。

柴副校长被他这一顿亦庄亦谐的批评逗得前俯后仰,从此愈发喜爱俞呈龙。郑能谅也见识了俞呈龙的真面目,送给他一个“屁马温”的称号:“马的屁股上没有手印,而他已经拍过。”

阚戚智说:“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

谷二臻不服:“我们将来也会干大事的。”

华泰崂很悲观:“我们犯大事倒有可能。”

冉冰鸾不以为然:“人生为什么一定要干大事呢?一日三餐饭,一卧三尺床,与世无争,自得其乐,不是挺好的么?苏格拉底说过,我们需要的越少,就越接近上帝。”

霍九建解释道:“他的意思是说需要的越少,就会越饿越冷,饿死了冻死了,就见到上帝了。”

郑能谅需要的不多,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就足够了。眼下的状态挺好,晚上和秦允蓓谈谈恋爱,白天就在教室和学生会间来回转,虽然总会见到一些不想见的人和事,但他不想做的也没人能强迫他。每次看着秦允蓓听完他的学生会趣闻后咯咯直笑的可爱模样,他就觉得这份兼职还是挺有意思的。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么容易满足,自从竞选学生会会长受挫之后,任赣士和他的“不羁阁”就一直卧薪尝胆,一边发展新人,一边渗透策反,渐渐在学生会里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大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之势,也让学生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裘比轼的势力依然最大,“不羁阁”次之,郑能谅自成一派。

郑能谅所在的文艺部里除了他,还有两位副部长和十二名工作人员,个个能说会写,分工明确。冉冰鸾曾评价其“机构虽小,五脏俱全”,却被郑能谅纠正为“五毒俱全”,因为两个副部长都是裘比轼的亲信,这点从他们的品行不难看出来,十二名工作人员中有八个也是裘比轼的人,另外四个则是“不羁阁”的干将,人称“四大金刚”。郑能谅上任第七天,这四个人一起来到309宿舍,先神叨叨地前前后后探查了一番,然后飞快地关上门,亮明了身份。

郑能谅颇感意外:“你们都是任赣士派来的?”

大金刚忙捂住他嘴:“嘘,不要暴露我们的卧底身份。”

郑能谅一把推开他:“拜托,十四个人里有十个是裘比轼的人,他们还能打听不出你们的底细?”

二金刚大吃一惊:“这么说我们已经暴露了?看来我们得赶紧请示阁主,让他换四个人来。”

郑能谅为他的智商着急:“老兄,傻瓜也知道换来的四个肯定也是你们的人啊!换一百次都一样。”

四金刚很苦闷:“那怎么办?要不……换五个人来?”

郑能谅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四个活宝,感到无比绝望:“我看行,换五个人记得把我也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