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4页)
这话说的沈江云俊脸一红,更说的蒋氏先是一愣,然后也撑不住笑了,附和道:“是啊,都是天魔星,扰的人不清净,谁还懒怠管他们了?”
钟扶黎就立在屏风后头,听到这话,展颜一笑,瞧吧,她果然没看错人。
沈江云的婚事就这样快速地敲定了下来,两人的婚事定在明年年底,因着后年翻不出好日子了,沈锐干脆拍板,直接定明年,也尽来得及了。
等到沈江云婚事都定下来了,沈江霖才知道,原来这位未来的嫂嫂,居然就是救过他们的那位侠女,实在是感叹,缘分乃是天定,他们这算是三见定终身吗?
这本书里的情节已经越来越偏离了,他大哥终于和赵安宁斩断了尘缘,如今还和钟扶黎定下了亲事,想到钟扶黎恐怖如斯的战斗力,沈江霖是真的替他大哥庆幸,还好他早早就给沈江云洗脑过,老婆只要一个好的真理,否则就他大哥这细胳膊细腿的,不够吃钟扶黎一拳头的。
如今渣爹不整幺蛾子,魏氏忙于内宅治理,几个姨娘因为渣爹开始“修身养性”了,反而关系融洽了不少,大哥眼看着就要成家立业走上正轨,沈氏宗族中后起之秀也渐渐成了一股力量,比之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到处乱糟糟的景象不知道好了多少。
一个家族的实力,就是这样一点点慢慢凝固起来的,可以靠一个人来带领,但是绝对靠不了一个人撑起所有。
个人的生命会消亡,但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力是旺盛的,是可以绵延不绝的。
这迥异于现代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但是却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
八月二十八,距离乡试放榜的时间还只有两天了,但是贡院里的阅卷房内,几道声音却是争论不休。
“这份卷子,写的文章鞭辟入里,几位考官都给到了上等评语,如何当不得此次的第一名?”刘甫之据理力争,他阅完了几百份卷子,看来看去他手中荐上去的第一份卷子,就该得第一,其他同考官所荐的卷子他也看过了,虽然另有一份卷子同样出彩,但是和他认为得第一的卷子比,还是差了些许火候。
国子监方祭酒比刘甫之还急,指着他手中的卷子道:“此人写的文章,用词用典都别具一格,行文之老道,实属罕见,若这样的人当不得魁首,我这个国子监祭酒,不当也罢!”
国子监祭酒就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照理是官方所办最高学府的负责人,对于科考成绩裁定方面,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但是刘甫之根本不服气。
他那份卷子,虽然写的确实花团锦簇,也有一些自己的道理和看法,单论文章是没有错处的,但是太过保守了一些,没有他那份来的出彩。
他们在争论的,是第一场乡试卷子的名次,第一场是重中之重,只要剩下两场不出大错,基本上就是此届乡试的解元了,所以刘甫之和方祭酒两个人谁都不愿意退让一步。
秦之况被他们两个吵得有些受不了了,但是他也不能直接强硬行事,毕竟他是第一次当主考官,官位也不算高,没得得罪了同僚,以后在官面上不好说话。
他心中一动,站起来劝和:“好了好了,两位不要再吵了,反正我们这里有十二名考官,既然如此,我们十二人都将这两份考卷阅一遍,然后投票决定,哪份卷子能得七票以上,哪份卷子就做魁首,这样可还行?”
一连批了大半个月的卷子,其实所有人都很劳累了,但是解元的选出还是重中之重,万一评的不对,可是所有人都要吃挂落的。
所以众人打起精神来,开始一个人一个人地传阅起两份卷子来。
等到众人都看完了,准备投票的时候,刘甫之又站起来说了一句话:“我知道每个人评判都有每个人的标准,文采样式、选词措辞都有个人的偏好,但是大家都别忘了一件事,我们是在给朝廷,给圣上遴选人才。”
秦之况肃了脸色,对着刘甫之沉声道:“开科取士,本就是为了朝廷遴选英才,我们自然是要将朝廷摆在第一要义的,如何会将个人情感凌驾于朝廷利益之上,刘大人,你多虑了。”
其他人纷纷应是,只有方祭酒,脸色铁青。
这话是冲着他说的。
他选的那份卷子,就是时务方面略逊一筹,但是文辞精妙,字字珠玑,这刘甫之着实可恶,用这招来压他,只是这话太正确了,正确到方祭酒根本说不出什么辩驳的话,哪怕脸色铁青,也要说一声“本该如此”。
为了以示公平,不得跟票,秦之况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让他们写“刘”或者是“方“,刘就是刘甫之选的那份卷子,方就是方祭酒的那份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