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6/7页)
所以对方知道那么多弊端。
这胡闹两个字,与其说纪楚的,不如说给自己的。
这哪是信件啊,这分明是实验分析说明啊。
纪楚立刻提笔回信。
首先风力不稳定,所以最好有专门的器具引风,这个工具可以拆卸,有风用风,无风使人力。
而且这也能解决风向不同的问题,那海上帆船如何借风,他们就如何借。
更不是每个地方都用风力水车,而是因地制宜,那高坡风口最为合适。
最后还强调,不用验证,只是说个看法而已。
这信件写着写着,快成学术交流了。
要说什么改进方法,纪楚自然没有。
但他脑子里无数现代的点子,可以用来拓宽思路。
而思路在发明里面,是极为难得的。
眼看信件一来一回,无论蔡先生同不同意,都跟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县令成了笔友。
纪楚也没浪费这次回信的机会,再次求购水车,请求能在秋天时购入。
如今四月初,八九月份要,不算插队。
估计是这次给的方案具体,蔡先生语气平和不少,说可以预定,让他到时候去买即可。
信件最后还多了几句话,将那风力水车确实需要因地制宜,但是个大工程,并非这种即装即用的水车。
他暂时还做不出那种水车,估计要等等。
也就是,想法可以,但实操不行。
众人看着回信,觉得这都是蔡先生的夸赞了吧?
否则不会心平气和地解释。
这个蔡先生还真是有意思。
纪楚并不意外,反正他买到水车了!
虽说现在手里的钱还不够,但等到制糖作坊开了,肯定就有了!
进到四月份,天气渐渐热起来,蜂蜜也在田间忙碌。
快到大量产蜂蜜的时间,等蜂蜜可以割下来,制糖作坊便可以运转。
也就是这个月的事。
四月份还有个小插曲。
纪楚重视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的事,谢主簿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四五月份,正是当地种棉花的时节,谢主簿专门把官田开辟一块出来,雇人来种棉花。
纪楚听到后还道:“雇人?咱们安丘县还有人手可雇?”
“有。”谢主簿明显有点高兴,“最近来咱们县做事的人很多。”
“咱们先种五十亩看看,行吗。”
当然行,第一批种五十亩,已经不少了。
把事情交给谢主簿,果然很放心。
就连今年四月种油菜,也不用他管,谢主簿已经能调配得当。
很放心的纪楚专心把目光放在罗玉村,准确说是制糖作坊。
去年那会,纪楚让娘子帮忙制糖,试着卖了些,总共收益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两。
今年田地规模增加,蜂农也增加,产量会很高。
纪楚指望制糖作坊赚笔钱,好让衙门有钱去买水车,所以对此寄予厚望。
速度还要快,不能耽误五月的夏收。
说白了,制糖作坊就是时令作坊,每年产蜂蜜的四月跟八月开张。
此刻最紧张的,则是陶乐薇。
她筹备制糖作坊有段时间了,在其他人面前还好,但在相公面前,难免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大家都到了罗玉村,还是压住紧张心情,跟衙门一众人介绍作坊的运行模式。
首先是收蜂蜜。
这点分两种,一种是自己从家运到作坊,价格稍微高一些。
另一种是由村里弓春荣兄弟去收,价格稍低,适合那些不能长途奔波的县里其他人。
蜂蜜收来之后,一批批入库,此时罗玉村的女子们出动,前往作坊用蜂蜜制糖。
现在共有三种口味。
原味,薄荷,梅子。
村里女子们都学过如何制糖,所以人手绝对充足。
陶乐薇按照日工价格付大家银钱,每日一结,村里人轮换着来,尽量让大家都能挣到这份工钱。
当然偷奸耍滑,手艺极不好的,会被换掉,或者去做其他活计,但价格就没制糖那么高了。
三种口味的糖做出来,接下来就是送到州城卖出。
这部分也是弓春荣去做,他性格忠厚,很适合做押送货物的事。
这里面的运费自然也从作坊里面出。
卖出的蜂蜜糖,扣掉给蜂农的蜂蜜钱,各项工钱,运费,最后则是作坊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罗玉村的人都会收益。
只要是个勤快的,必能从中挣到银子。
陶乐薇按照相公吩咐,尽量把摊子铺的大一些,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最后肯定是有收益的,收益充公,用于安丘县各地的水利。
此一条已经被纪楚定下,只要形成惯例,以后就不好更改。
倘若不这样做,百姓们就会头一个知道,这制糖作坊肯定会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