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5/7页)
如今来看,用肥料跟更好的农具,似乎可以弥补一些。
其中几个县的差役还道:“我们县也是因为用了纪县令说的肥料方法,这才保住一些。”
“如果不是那些肥料,今年少雨加抢收不及时,估计产量更低。”
“是啊,这几年的高产让我们都放松了,今年也只是平常年头,均产在二百左右,都算不错的。”
马典吏认真听着。
这点纪楚也是不知道的。
他哪里明白,以古代的种植水平,去年前年的均产,属于超常水平,属于大丰收。
如果他知道的话,肯定直接给自家定个二百均产。
当然,户司主事信不信,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毕竟户司书吏发田税单子时,主事听到安丘县的名字,特意来看了看,还问马典吏道:“你们纪大人怎么说服的蔡先生,先一步买了水车?”
他也不知道啊?
马典吏挠头:“他们好像是朋友了?”
户司主事深吸口气。
行吧,算纪楚厉害。
不过再看安丘县的亩产,更是感叹。
其他人顺应天时,天时好,粮食就高产,天时不好,就减产。
只有纪楚管着的安丘县,有种自然而然就要跟天时竞争的心。
这点纪楚自己都没发现吧。
与天争水,与地抢粮。
还要用粮食蜂蜜相辅相成,让百姓日子过好。
这样的年轻人,他头一回见。
也就是他,才能让安丘县百姓,平稳度过今年。
甚至遇上灾年,他也不会双手摊开,说自己没有办法。
他是这样的人,所以没想到其他人并不是。
从今年的粮食产量,就能看出来了。
等马典吏出门,其他人更是艳羡不已。
均产第一啊!
实在是厉害的。
更有消息灵通的人道:“今年天时不好,你们安丘县的均产,在整个陇西右道,应该都是最厉害的。”
啊?
这合适吗?
马典吏人都傻了。
你们可别说了,再说纪大人就要生气了。
他真不愿意出这种风头的。
马典吏觉得,纪大人肯定会郁闷自己报多了!
至于那沾桥县的差役,气急之余,还有些惧怕。
他们王县令报多了产量,是想挣一挣年底大考的好名声。
没想到他们多报了,也还只是第二。
等回去之后,肯定又是一顿责罚。
他们沾桥县跟安丘县是有仇吗。
只要对上他们,一定没好事。
回到驿馆,大家不再多说,已经知道各家今年要交多少田税,赶紧收拾东西回县里吧。
接下来收田税,那才难呢。
马典吏心道,我们县就不算难。
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不然也太拉仇恨了,回家吧,赶紧把这事告诉纪大人。
只是临走之前,衙门又有人派人送信,信封上没有名字,只说交给纪县令。
马典吏看了又看,确定对方是州衙门的官差,这才收下。
回到安丘县,马典吏第一时间汇报情况,还把今年田税单子递给纪大人,李师爷,谢主簿。
这关乎本地的田税。
跟他们各家也息息相关。
信件自然也没忘,纪楚看了一眼便放下了,先看田税再说。
但他还没看到数字,就听到马典吏说起安丘县粮食均产第一的事。
在场所有人瞳孔地震。
啊?
他们没听错?
再听了前因后果,纪楚果然坐到凳子上,就差学湘玉说一句我好后悔啊。
“他们怎么就不买耕牛买农具,也不抢收呢。”
估计抢了,但没抢过。
至于那些器具,没有银钱,怎么租给百姓。
纪楚倒没马典吏想得那么难受,稍稍摇头道:“算了,第一就第一,也没什么不好。”
这话让众人噎了下。
第一肯定好啊。
直接摆脱去年的名声了。
他们纪大人所在的县,就应该是第一!
这点有问题吗?
纪楚笑了笑,又道:“既然是第一了,那就要宣扬出来,让安丘县百姓都知道,咱们是整个曲夏州第一。”
“不止不止,陇西右道五个州府,一百多个县,咱们都是第一。”马典吏说起这话,明显神气起来。
这么厉害?
纪楚又笑:“好,就跟百姓们说这个好消息。”
“这可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说明咱们本地百姓勤劳能干,聪明过人。”
“否则怎么会在这样的年头,依旧能保持粮食增产?”
“可见本地善农耕,沃土育英才,就该是第一。”
在场众人听着,颇有些热血沸腾。
哇,要是本地人听了,自豪肯定油然而生。
那份骄傲,是什么都比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