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6/7页)

李师爷还特意说:“应该跟水车的事同样有联系。”

毕竟纪楚不愿给大户人家建水车,魏家镇自然不高兴。

哪有那么多不满不高兴的,纪楚挑眉。

说到磨油作坊,还有转送过来的另一封信,呼文村出去学技术的呼宝成寄来。

呼宝成每月一封信,绝对不延误。

这次简略说了母亲跟自己的情况,大概就是他们都好,母亲的病得了医治,还是户司主事帮忙请的大夫,非常感谢大人云云。

再者说了自己学习磨油作坊的心得,还写了自己的见闻。

今日这封信,最后才是重点。

呼宝成说,他跟着东家出去做事时,听说有魏家人在打听磨油的器具,准备整合一个作坊出来。

魏家,想要弄一个磨油作坊的设备。

看来是要跟呼文村打擂台啊。

确实,也没说过,一个县里只能有一家磨油作坊。

既然他这边没走通,自己去寻寻门路很正常。

纪楚给呼宝成回信,让他可以多问问,但不用阻拦,顺其自然即可。

如果说沾桥县百姓还在顾及温饱。

那安丘县那边,已经在想办法发家致富,情况截然不同。

但纪楚相信,刚建国就能成为上县的沾桥县,潜力肯定极大。

不过这份潜力还没出来。

就听沾桥县长泰村的乡勇来报:“纪大人不好了!匪贼又来抢粮了!”

“我们村十多户人家都被抢劫一空,还有一人重伤!”

匪贼。

抢粮。

纪楚立刻站起来。

他知道边关有匪贼这回事。

安丘县也在小心防备的。

不过防备跟遇到,还是两回事。

本以为自己会跟安丘县的匪贼先交手,没想到竟然是在沾桥县。

纪楚扶额。

这沾桥县还真是倒霉。

因为上县名声在外,又穷又被抢。

被抢的十几户人家,还刚领了官府退还的粮食。

估计也因为这事,被匪贼盯上。

纪楚顿了顿,又给安丘县去了封信,让李师爷,范县丞安排各村乡勇们巡逻,防止匪贼靠近。

今年的安丘县声名大噪。

那匪贼肯定也听说了。

现在没去抢,就是因为不熟悉情况,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送完信件,纪楚又把目光放回在沾桥县。

州城的命令还没下来,他也不能坐视不管,毕竟上面还没发话让他离开。

“先以救人为主,统计各家损失。”纪楚道,“让长泰村村长来见。”

再看那乡勇,纪楚又问:“你们村有户,乡兵多少。”

平临国大致有四类兵种。

禁军,一半在都城,一半在地方。

常备军,分布各个地方,边关。

乡兵,各村各镇乡勇组成,不耽误农时的情况下日常巡逻。

番兵,以族为单位。

曲夏州位处边关,除了禁军之外,其他三类兵种都有分布。

纪楚在安丘县时跟常备军打过交道,他们的子弟还考过县学,甚至有两人进去读书,但他们没有大事不能调动,直属曲夏州州城。

番兵还未接触,不管沾桥县还是安丘县,都没有番兵。

乡兵不用说,罗玉村的弓春荣便是,他看着便是好汉。

所以想要抵挡匪贼,县官能用的,就是衙门差役捕快,以及乡兵。

特别是乡兵,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又是本地人,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对本地治安最为上心。

被问到的乡勇连忙道:“回纪大人,我们村一共六百五十一户,乡兵五十。”

十三户抽一人?

放在其他地方或许还行,但在边关匪贼严重地方,那就显得太少了。

怪不得匪贼能得手。

“想来匪贼抢了十多户就跑,便是你们集合起来了。”纪楚道,“做得很好。”

“只是人手不够,所以不能及时赶到。”

乡勇颇有些意外。

以往遇到这种事,官吏肯定说他们办事不力。

纪大人却一眼看出他们的难处,怪不得这是人人爱戴的纪大人。

纪楚又道:“县里可组织过剿匪?”

“组织过,但那匪贼有马,我们根本捉不到他们。”

原来是这样。

没有马的乡勇只能在村里守备。

匪贼们则抢了就跑,根本追不上。

减少伤亡,减少损失,才是本地人要做的。

可话说回来,只有千日作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稍有不慎,就会人财两空。

要知道匪贼不仅抢财物,还会抢妇女孩子。

如果落到恶贼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纪楚越想越知道,这是件极为严肃的事情。

依靠乡勇们,可以防守,却不能剿灭。

那调集捕快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