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6/8页)

纪楚需要呼文村的磨油作坊开足马力,努力消耗本地所产的油菜籽。

说白了,呼文村的作坊,不仅是百姓们赚钱的地方,也是调节本地油菜籽价格的利器。

李师爷听不明白,呼宝成也有些糊涂。

倒是谢主簿一直没说话,似乎想到什么。

纪楚见大家的表情,笑着道:“到时候就知道了,先把作坊建起来。”

“有信心吗?”

最后一句说给呼宝成听,他立刻道:“有!纪大人,草民一定办好这个作坊。”

呼宝成虽在州城,却也知道本地制糖作坊办得有声有色,他的磨油作坊更不能差劲!

人家罗玉村因为制糖作坊,都修路了啊,眼看道路都要竣工了。

等他们呼文村赚到钱,也要修路!

外面学习大半年,终于要实战了。

纪楚这才知道,呼宝成不仅自己学,还带回来两个帮手,都是懂磨油的伙计。

有他们三个在,肯定能教会大家。

八月下旬,从年前就在说的磨油作坊,终于进行第二阶段的建设了。

第一阶段是把破庙打扫干净,修缮妥当。

这事呼文村众人已经做好了。

第二阶段,要把衙门库房里的磨油用具全部搬过去。

这可是出自大师蔡一繁之手的器具,听说不仅更省力,磨油的速度还更快。

蔡一繁两个徒弟刚忙完水车的事,听到磨油作坊开始布置器具,立刻跟过去了。

他们可不能砸了师父的招牌。

还有,在纪大人这边吃得好住得好,他们要投桃报李。

有蔡先生徒弟帮忙,呼文村的磨油作坊果然事半功倍。

一件件器具摆进去,布置得非常合理。

只要等到本地油菜收获,就可以进行第三阶段了。

第三阶段,榨油。

呼文村磨油作坊建设起来。

魏家镇那边同样如此。

魏镇长还特意来了一趟,提起镇上大户自己办作坊的事,颇有些尴尬。

让他没想到的是,纪大人并未阻拦,反而指点几处缺失。

纪大人不生气的吗?

本以为越过他来办,纪县令会不高兴。

说起来,魏家镇当初请求纪县令,是为了纪楚手里最先进的磨油器具。

如果跳过这些器具,他们也能从其他地方购置,虽说不如蔡先生所制的好用,但作坊能开起来就行。

谁都知道,这可是暴利。

可说到底,是跳过纪大人自己去办啊。

纪楚自然不介意,不过他对魏镇长道:“想来开设作坊的两家,必然也种了油菜,榨油的时候先用自家的,不要从外面收购。”

这又是为什么?

魏镇长极为不解。

纪楚笑:“按照我说的做就好,谁要敢违抗,那我可新仇旧账一起算了。”

纪楚虽然在笑,魏镇长却觉得一阵寒意。

好像有大事发生?

等魏镇长把纪县令的话转达过去,开作坊的两家面面相觑。

“纪县令说话一向算数。”

“那我们就用自家田地的油菜,也没什么吧。”

“所以县令要做什么?”

魏镇长摇头,他不知道啊。

其实并非纪楚要做什么。

而是聚集在安丘县的油菜贩子们要做什么。

问,一个地方货物太多,供大于求,那怎么办。

答,降价啊。

那如果一个地方的货物非常好,也有人需要,但就是硬生生等着降价,联手做低价格,企图从中牟取暴利,怎么办。

纪楚去年计算油菜产量的时候,便意识到这个问题。

去年他硬生生控价,不许百姓贱卖油菜籽,才让最后的价格保持四十文一斤,若不管控,价格只会更低。

这样的价格,已经让磨油作坊,以及油菜贩子赚得盆满钵满。

再往下降,可就要谷贱伤农了。

去年六百多万斤的油菜籽,到最后都有降价的趋势。

今年一千一百万左右,油菜贩子不仅会降价,还会压价。

毕竟卖出去还有钱赚,卖不出去,可就烂在百姓的库房当中。

对比之下,还是卖出更合适。

价格一破产,明年的油菜籽更提不上价。

本地农户辛辛苦苦,就为别人作嫁衣裳?

纪楚要是不心痛,那是假的。

呼文村的磨油作坊,便能从中起到拦截的作用。

你说我家油菜籽卖不出去,所以要压价。

谁说卖不出去了?

我们县自己就有磨油作坊,不卖给你们,我们自己磨油就好。

等成品油出来,还怕没人买?

强压成品油的价格?

别想了,这油榨出来,可不是什么小众产品,多的是人抢购。

中间唯一问题就是,呼文村作坊产量必须大,大到足够吃下其他四到五个作坊的油菜籽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