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4/8页)
还一定强调,棉衣穿上不美观,是平民才穿的,跟大人您的身份不相符。
这有什么相不相符的。
只要好用,大家都能穿啊。
不过周大人明白纪楚的意思,不想让有钱人多用棉衣,否则价格肯定会抬高。
到时候多数百姓,肯定宁愿自己受冻,也不会穿用的。
这事说给许知州听后,许知州也看着周大人递上来的棉衣,深深叹口气。
白叠子这东西他知道。
前朝用来进贡,很得皇室喜爱。
若是献给太子,立刻便会受到褒奖。
纪楚不想用来织成布匹,只想代替芦花乱麻,成为百姓们保命的物件。
许知州看向周大人,直接道:“过年大小宴会上,你就说,你很不喜欢棉衣,臃肿不堪,只有穷人才穿。风雅之人,只觉得累赘。”
周大人:???
他没有啊!
他很喜欢的!
在安丘县日日都用啊,甚至想寄几床被子,送到京城爹娘手中!
那么软和的东西,谁会不喜欢!
但许知州的眼神,让周大人含泪点头:“行吧,我不喜欢。”
许知州跟周大人是儿时好友,都在京城长大,如今都五十多了,关系依旧不错。
周大人出身世家,有名的书香门第,家中三代都是书画界大家。
他说不喜欢太臃肿,附庸风雅的人,肯定会附和。
甚至传到京城,同样会被认可。
只要多数贵族以及有钱人不穿,那就不会跟百姓们争抢。
毕竟东西好坏如何,也不是很重要,反正他们不缺这一样保暖的东西。
但他们不缺,普通百姓是缺的。
许知州愿意成全纪楚的用心,把这样好用的东西留给百姓们。
周大人感觉自己良心有点痛,攻击这样好用的东西,真的太难了啊。
哎,估计只有等产量提高了,他才能光明正大地用?
此时的纪楚不仅在安丘县推广棉花种植,沾桥县也不能例外。
仅有的种子被分了分,让两地百姓都种一些。
他们两地百姓可不担心田地不够用,开了荒,分了田,匀出一些种棉花,那还是简单的。
对于棉花,纪楚现在并不担心,等明年按时播种即可。
他这会在看两地的地图。
人力有限,除却种田之外,明年的水渠修建也是大事。
今年事实证明了,防患于未然,没有坏处。
其他地方都有些干旱,也就他们还有水可用于浇灌。
问题是,水渠修了,那谁来修路?
没错,这件事再次被纪楚摆在台面。
可人手真的不够啊,而且明年沾桥县的百姓,大多会留在当地种粮种油菜,能雇佣的人也少了。
甚至沾桥县本身,更需要修水渠。
纪楚在地图上一点点画线。
灰色代表道路,蓝色代表水渠。
如果能接连成片,安丘县的基建才算小成。
水渠重要不用多说。
道路更是如此。
纪楚早就想修路了。
别看现在制糖作坊闻名曲夏州,他家娘子做的蜂蜜糖好吃得不得了。
可纪楚没忘,从售卖蜂蜜到卖蜂蜜糖,完全是因为本地的路不好,不好运输,才转做更好运输的糖块。
等到油菜大丰收,开始建磨油作坊时,最先选择的魏家镇也觉得修路花费太多,不愿意出力。
一直到罗玉村在制糖上挣到钱,这才修了跟县城之间的道路。
修路的好处,在今年就显现了。
秋天售卖油菜籽的时候,就因为罗玉村的路好,所以他们村的油菜最先卖出。
可见道路的重要。
再加上以后磨油更多,如果道路不够好,运出去费用就会增加。
纪楚左算右算,只好挑了重要的几条路拎出来。
先从这几条路修起!
把主干道修了,再说其他的,人手不够,也没有办法。
而且把费用分摊开,再从其他县城招人。
又不是只有站桥村有人需要做工。
纪楚这边算着如何修路,紧张万分的呼文村呼宝成在衙门门口,等着进来。
行伍出身的呼宝成,本就敬佩纪大人为人,如今更是了。
而他今日来的目的,也不知道大人同意不同意。
呼宝成带着磨油作坊的账册,把自己想说的话认真过了一遍,这才请门房通传。
门房的人还道:“怎么这样紧张,也不是头一次来。”
呼宝成正色:“县令大人把磨油作坊托付给小人,小人肯定竭尽全力去办。”
等呼宝成进门,只见纪大人手拿本地地图,他眼睛一亮,先行礼道:“见过纪大人。”
纪楚见他过来,笑道:“坐下说话吧。”
呼宝成比之前更恭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