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6/8页)

此刻的魏家镇里,魏镇长慢悠悠翻看书册,根本不管下面吵得如何。

镇里几家大户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道:“我们也要修路啊。”

未说出来的话是,纪大人怎么不问问我们!

魏镇长抬头看他们一眼,没问你们吗?

去年这会,不是告诉你们要修路?

你们忘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众人安静下来,都觉得没脸。

去年那会,纪县令给的条件多好。

给他们规划主粮田地,规划油菜种植,还有蜂蜜养殖,甚至还有修路,以及用上最好的磨油器具。

然后呢?

然后他们拒绝了!

他们觉得修路费时费力,觉得纪大人管得太多,所以想要讨价还价。

特别在修路上。

张口就是,征调劳役去修。

纪大人都懒得理他们。

事实上,这每一件事都是极好的。

看似是条件,其实是规划。

看似要出钱出力修路,其实修好了,都是有利于他们各家的。

可他们讨论那么久,逼着魏镇长去谈条件。

最后结果已经出来了。

看罗玉村多了制糖作坊。

呼文村有最好的磨油作坊。

德昌村出个张秀才。

周韩村户数突然添了一百多。

还剩下最偏远的通拜村,他们村只是有匪贼过去踩点,纪大人立刻就组织了乡兵。

这次规划道路时,还谋划了通拜村跟沾桥县连接的道路。

可想而知,等那条路修好,这个村子也能发展起来。

就剩魏家镇啊!

明明是他们先来的啊。

想开磨油作坊,想修路,都是他们先来的。

就那临门一脚,什么都变了。

如果能回到去年这个时候,肯定要给自己两嘴巴,让你们贪心不足蛇吞象。

大家再看向魏镇长:“要不然,再去说说?”

魏镇长这一年里都没怎么说话,人都变得沉默了,他道:“怎么说?”

就说他们也愿意修路啊。

跟其他村长一样。

魏镇长道:“修路的银钱谁出。”

其他村子都是官府出,去年两个作坊盈利不少,油菜的税收也很多。

可他们不敢说出来。

纪县令在这两年时间,他们有些了解对方的。

对百姓们有多好,就对他们这些大户们有多差。

也不能说差,就是无事。

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

纪大人觉得他们富裕,就不会额外关注他们,整个跟村民们打交道。

“那这怎么办。”

魏镇长道:“倘若魏家镇修路,谁的好处最好?”

肯定是大户家啊。

特别是开了磨油作坊那两家,虽说他们磨油器具一般,但也挣了不少钱。

等到道路修好,他们的货物运输就更方便。

众人看向那两家。

而魏镇长颇有些紧张,他其实收到纪大人的信件了,如何做写得清清楚楚,他直接执行即可。

成不成,就看这会。

“是啊,你们今年卖出那么多油,应该赚不少钱吧。”

“听说油菜籽还没用完,年后肯定还要再运货物,如果修好了,你们收益最高。”

“路肯定要修,你们使用得最多,那你们两家出钱。”

这话一出,两家怒了:“凭什么?说得好像你们不用一样,魏家镇几个铺子货物,不都是你们几家的,难道你们不用?”

众人眼看吵起来。

魏镇长放松了,以前他总在里面调停,现在懒得管了,反正吵完之后,还要坐下来谈。

毕竟那句话没错。

路,肯定要修。

无非谁出钱。

纪大人的态度很明显,他们不会出的。

其中一个大户道:“这么说,反而住在县城那几家最舒服,哪里的路都不用修。”

“毕竟各地修路,他们等着占便宜就好。”

“未必。”魏镇长开口,“难道只有安丘县内里的路是路?”

通往州城的官道,那也是路啊。

此话一出,魏家镇几家大户深吸口气。

啊?

那可是五日的道路,一百三十多里不说,官道的标准跟他们乡间小道可不同。

真修下来,没有大几千两,甚至近万两,肯定下不来。

不对比就算了。

这么比的话,他们出点钱也没什么?

也有人反应过来,看了看魏镇长。

不会是纪县令早就想好的吧。

五个村子的路由官府出钱。

魏家镇有他们出。

而通往州城的官道,盯上县城的大户们。

这算的,还真是刚刚好。

要说没钱,肯定不可能。

普通百姓都从油菜,粮食丰收里获益。

这些大户人家田地更多,赚的也更多。

纪大人心知肚明,所以要从他们口袋里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