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4/5页)
到了十六到二十五,正经能科考的学生,也有三百多。
其实看比例来说,三百多人参加县试,争取十个名额,竞争依旧激烈。
但总比五个名额要好得多。
怪不得大家都爱升中县,乃至上县。
提到这个,纪楚专门又看了看本地现在的人口。
如今是安建三十三年,户数增长到六千三百户,人口三万一千多,实际田地三十二万。
这么看的话,距离上县还有一段距离。
目光再放回到今年的考试上,参加考试的三百七十九名学生早早准备,特别听说县学开了集训课之后,更是用功。
毕竟人家都那样努力,他们要是再不拼一下,真的没机会了。
但学生们没想到,比他们更努力地人,竟然在正月十六便到了安丘县。
那就是阳顺县的孔师爷。
这位孔师爷,就是年前来学习的五县之一。
自从年前知道,棉花有轮耕的方法,便左等右等,一直到终于过完年了,就跟县令请示,过来取《棉花要术》。
纪楚看到他时也有些诧异。
各地衙门还有好几日才开印,怎么现在就来了。
本来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对方真如实回答。
“年前回去之后,我们县令听了您说的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很是激动。”孔师爷说起来,还心有余悸。
这一激动,就对县里大户下手了。
借着冬日扶济,狠狠让各家出不少血。
头一回给百姓们发放救济。
不去各村也就罢了。
他们县令还学着纪县令去村里看看。
出身良好的刘县令当时沉默,他只在夏收秋收的时候下来看过,却不知道冬日里,百姓们家中是这个样子。
毕竟冬日过不成日子,实在超出他的认知范围。
刘县令年纪也不大,今年三十出头,考了很多年才考上举人。
同样运气好来当县官。
可同样的道路,却是不同的情况。
感慨完百姓日子难过,回县城的路上就遇到问题。
被他们逼着捐钱的大户挡了回去的必经之路,前面回不去,后面走不成。
在大雪天里,明显让他们挨冻。
刘县令带的人不多,对方的家丁人数却不少,明显有备而来。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刘县令气得浑身发抖。
当官的被冻在路上,不管里子面子,都丢干净了。
就在他们为难的时候,后面救济的那个村子,有人走了出来,帮着县令说话。
那村民冻得瑟瑟发抖,身上衣衫单薄,说话却铿锵有力:“你们这些乡绅,为何要为难县令大人,路上这样冷,要是把人冻坏了怎么办。”
接着又有村民出来,同样大喝:“快让开!不许拦县令的路!”
“没错,快点让开。”
不知道是谁开头,捡起瓷实的雪块往对方脑袋上砸。
团瓷实的雪,不亚于石头跟冰块。
而这些干惯农活的村民,有的是力气。
刘县令跟孔师爷,原本以少敌多,等村民们出来之后,瞬间有底气了。
现在是他们的人多!
就连被挡着的道路,也是村民们冒雪帮忙推开的。
他们穿着可怜的纸衣,还有乱麻制成的冬衣,就在雪地里站着,冻疮发作也习以为常。
刘县令就是在那一刻确定,他要种棉花,要把整个县都种棉花。
绝对不会让维护他的村民们再挨冻。
明明他只做了迟到的冬日扶济,却能被这样维护。
明明大家穿了单薄的衣衫,却肯为他开路。
圣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他在这一刻,才意识到,真的有人这样做。
他们说给了扶济,是救了他们的命。
还说这些年教大家用肥料,还提高了粮食产量。
他们都记在心里。
刘县令一行人心情复杂地回了衙门,正好接到纪楚加急派人送来的信件。
不用多开田地,棉花跟麦子可以轮耕,不用再开荒,就能有保暖的棉花!
这让他更为兴奋。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
阳顺县的百姓有救了。
这样的方法,是极适合阳顺县的。
所以一开年,孔师爷就被派过来,一定求份棉花要术。
不仅如此,那刘县令还让孔师爷捎句话。
“纪大人,您是怎么整治那些大户乡绅的,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啊。”
纪楚这边两个县的大户皆老老实实,他们想取取经,到底怎么整治那些人的。
不能让他们再那么嚣张下去,不能让他们欺压百姓。
纪楚微微一笑,这还不简单。
只要有决心,事情肯定能做成的。
等孔师爷认真听了之后,脸上逐渐出现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