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6/6页)
纪楚不知道宋教谕的想法,听到他前面的话都顿住了。
大家好好的社交礼仪,你怎么说得这么恳切啊。
谁料宋教谕眼前一亮:“说起来,纪大人您的任期也快到了,说不定调到曲夏州州城呢,到时候还能共事。”
说完宋教谕不经意爆了个猛料:“也不好说,那咸安府也想把您要过去,谁知道呢。”
什么?!
咸安府?
纪楚都疑惑了。
不至于吧。
事实证明太至于了。
那边信件都写到曲夏州吏司手里,想让纪楚过去做官。
要不是吏司那边按着,以及许知州不发话,估计消息早传开。
纪楚默默道:“这是不是有点太突然?”
宋教谕赶紧安慰:“不会的,许知州肯定不会放人,只不过您到底去哪,吏司那边还在讨论,但具体安排,大概率会跟您商议的。”
县官三年一大考。
今年年底就是大考之时,纪楚要去州城述职,估计到那会,才能得知结果。
反正不管去哪,安丘沾桥两地肯定要离开。
毕竟以他的功绩,若不升官,百姓们都不答应。
纪楚摇摇头,不想那么多了,不管做什么官,去什么地方,他都要把棉花推广出去。
纪楚写了一封回信,让宋教谕寄给他三叔。
大意肯定是同意教谕离开,又说请他再择选为人诚恳,踏实做事,开明新教谕过来。
毕竟不管他走不走,本地县学还要开下去。
最后还特意注明,不排斥女子读书,以及不排斥县学分给蜂农交流技术的官员。
他这里如此好的读书风气,万不能毁了。
想来宋训导肯定明白他的意思,也会选个合适的人过来。
衙门其他人知道宋教谕要走,明显同样不舍。
大家做了这么多年同僚,难免有了感情。
范县丞之前跟宋教谕还不对付。
前者觉得后者假清高。
后者觉得前者极为恋权。
可自从纪县令来了,大家都能和谐相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求同存异嘛。
都是好好过日子的人,哪有那么多矛盾。
李师爷跟谢主簿则看向纪大人,谢主簿甚至上前一步。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纪楚看出谢主簿的表情,笑着道:“你们吃送行酒归吃送行酒,差事可不能忘。”
“今天冬日,大家指望棉花过年呢。”
没有那样多的多愁善感。
有这工夫,大家多犁两亩地好了!
没看安丘沾桥两地的读书人,都下地干活了吗!
他们也不能松懈啊。
纪楚还在等咸安府蔡先生的弹花机,年前都把图纸送过去了,现在都六月份,怎么还没做好。
纪楚每月一封书信,雷打不动。
六月书信送到蔡一繁手中,气得老头根本不想看。
“催催催!就会催!”
“送那一点棉花,都把棉絮弹没了!还怎么实验!?”
殊不知蔡先生从年前开始,手头的活一直没停过。
毕竟是个新鲜玩意,做出来需要时间!
再催!
再催就不看你寄过来的信了!
就算有新点子也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