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5页)

唯一的原因便是,他们知道这是谁做的。

这些人哪是毁棉花,是恨纪县令。

也是,各个有了防御,都是纪楚带起来的。

让常备军的人训练乡兵,把本来松散的乡兵带动起来,也因为实在有效果,各地便更加上心。

带来的好处极为明显。

那就是大家夏收之后,不怕被抢了。

村民们少被抢,那些匪贼则饿得够呛。

虽说他们也养羊,也零零散散地种植。

但自己种,哪有抢得快。

这些人也不是走投无路当的匪贼,而是各地流氓聚到一起,自然而然形成贼窝。

偷抢来钱快,这些人再也做不了正经营生,于是以此为职业。

对于断他们财路的纪楚来说,那就是死敌。

路过他主导的棉花田,都要硬生生给毁掉,可见其怨气。

周围人立刻慌了。

“如此恨极纪大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是啊,对棉花田都这样,明显是发泄怨气。”

“大人,您最近一定要注意安全。”

消息传到民间,同样带来恐慌。

这大半年里,各地匪贼几乎绝迹,偶尔有试探的,都被乡兵组织打回去了。

偏偏在夏收之后,这些贼人再次出现,明白冲着他们粮食收获来的。

那阳顺县,今年收成也很不错,在整个曲夏州都排得上名。

再加上收拾当地大户,还了不少土地给当地百姓等等。

今年各家能留下的粮食比往年多了许多。

各家还想着,能跟安丘沾桥百姓一样,过个好年。

谁想到那匪贼竟然出其不意,趁着各家松懈时,突然扭头来抢。

不仅如此,还有他们家的房屋也被烧了。

半个村子的人无家可归。

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里的东西,就代表自家全部家当。

不少人看着房子化成灰烬,哭都没地方哭。

一辈子攒下的家底,就这么没有了。

“老天爷怎么不杀死那些恶棍!”

“这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攒的,还有我家父亲的遗物,我家祖宗的牌位。”

哭泣声不绝于耳。

纪楚单是听说,心底就愈发沉了。

这样的恐慌蔓延到各个县里。

生怕自家东西被抢。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噩耗。

那就是阳顺县这次死了五个乡兵。

都是最勇猛向前的村民,他们拼死抢回被劫掠的村人,可对方毫不留情,刀刃直冲乡兵们的胸口。

还有七个乡兵,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伤。

死人了。

消息传到其他各县乡兵耳朵里,难免起了退堂鼓。

这并非他们胆怯懦弱,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他们毕竟不是真的兵士,能为了家乡日夜巡视,已经是英雄了。

再说他们家人反应更为激烈,不想让他们再处于危险下去。

这就是匪贼们的恶处。

欺压百姓,逼着普通人不得不拿起刀剑。

只怕这次故意烧房子,毫不留情地砍杀乡兵,就是要留下威慑,好让百姓们胆怯。

纪楚沉思片刻,立刻从安丘沾桥两地拨出一些钱粮,对范县丞道:“送到阳顺县,就说是给死伤乡兵们的补偿。”

“再送一封信到刘县令手中,让他务必去做。”

一定要稳住乡兵们的心。

范县丞到底军中出身,立刻明白其中意思,也知道这样做,无论对谁都有好处。

沾桥不说,就安丘县能拨出的银钱便不算少。

死伤已经有了,不能让这些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些银钱虽然俗气,却能帮助各家渡过一定的难关。

这事并不好办。

既要安抚百姓,也要安抚乡兵。

同时还有最重要的,剿灭匪贼。

以这些人的手段来看,丝毫不把百姓当人看。

而且这次之后,各地加强戒备,他们同样会集合起来劫掠。

纪楚表情越发严肃,同时联系黄总旗,这事也要让他们知晓。

几方开始行动。

刘县令接到纪楚信件后,立刻着手安抚,虽说之前就给各家发了银钱看病。

但看到纪楚的体型才知他做得远远不够。

虽说是乡兵,却也是实实在在为保护百姓们牺牲受伤,不能等闲视之,那样会寒了更多人的心。

而且他立刻补了封文书送到州城,请求州城衙门对五名死亡乡兵封赏。

做完这些事后,他心里还是不安。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乡兵们去得很及时了,为什么正好那里有疏漏。

这明显不对劲。

难道是内外勾结?

可谁家会这样勾结匪贼,就不会遭报应。

刘县令思索片刻,把目光放在阳顺县大户们身上。

难道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