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4/5页)
“新招的数科学生,以及实践场地,都在这里。”
“这里火热起来,才能反哺理论研究啊。”
王学政知道那里,本来就是官学的地方,一直空着没用。
可那边经科费劲弄到十几套桌椅,还因为今年乡试年,所以额外请求。
你们可倒好。
一个学生没有,直接要新官署了。
“大人,这对官学一点坏处也没有。”
“而且我们数科可以自负盈亏。”
教学所需费用之昂贵,不用多说。
你们数科还敢自负盈亏?
“知道你们接了工司的任务,哪能长久吗。”王学政无语。
但不得不承认,他被纪楚说服了。
王学政沉吟片刻:“容本官考虑考虑,你先回吧。”
说完又道:“在这期间别想去数科锯木头,否则你们知道后果。”
说到这,小宋训导知道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只有听消息的份。
等他离开,王学政微微摇头。
眼看着数科消失吗,这不太好吧,即使他不喜欢数学,也知道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重要性。
一个读书人,最看不了这种事发生。
把数科实践课单拎出去,他们锯他们的木头,理论研究依旧在官学,确实是个好的选择。
不会打扰现在的官学,也给数科一个机会。
或许真的如纪楚所说。
上百年没有新的数学著作,就是因为实践跟理论脱离太久了。
这更能保住官学的颜面,以后数科好坏都有说法。
再说,他感觉自己要是不答应,纪楚真能让大家去数科锯木头。
到时候消息传到京城,他可以直接辞官了。
纪楚真让人头疼。
可他并无私心不说,还很有远见。
反正只是给个废弃官署的事,要不然同意了?
王学政对随从道:“让左右训导过来一趟,说本官有事商议。”
数科要官署这事,还是没瞒住其他人。
毕竟左训导,也就是官学二把手一听,直接炸了啊。
“数科就四个夫子,一个训导,还要新官署?!现在的地方都够大了吧。”
“还自负盈亏,他们一直吃官学的拨款,难道心里没数?”
“真是服了纪楚,胆子也太大了。”
宋右训导没说话,但心里的震惊也不小。
好好好,侄儿有出息啊。
什么要求都敢提。
跟着纪楚,胆子倒是大了许多。
但平心而论。
这确实是数科发展的路子。
只有一个匠人夫子进来,远远改变不了数科的前景。
若无学生,若无前途,注定冷清。
纪楚要招学生,要额外的官署,就是为了改变现状。
而且那个自负盈亏,颇有些自信之感。
所以他肯定支持啊。
他可不会因为数科训导是他侄儿,就不开口说话的。
双方你来我往,吵得整个州学,甚至整个陇西右道所有官学都知道。
其中经科自然气得要命。
凭什么啊!!!
他们这么多学生,还马上考乡试,这么重要的时候,只敢要桌椅。
你们呢?!
要官署?!
州学里的数科保留的同时,还要新官署?!
凭什么。
怪不得小宋训导见到其他人,一直在笑,原来打得好算盘啊。
“罪魁祸首”纪楚,自然也在漩涡之中。
他这人怎么回事,铁了心要发展数科?
数科救过他的命?
殊不知纪楚后续的很多东西,确实需要数科救命啊!
不止纪楚,甚至这个朝代,都需要数学救命。
确实,如果想要发展本地棉花产业,油菜花产业,只要跟蔡夫子达成合作即可。
凭借两人的关系,这些都不难达成。
只看蔡夫子愿意过来改进弹花机,便是一个做证。
可这只是一时的。
把数科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纪楚始终相信,自己是改变不了一切的,唯有群策群力,方是正道。
一直到三月十五,下面各县学生都要来考秀才了,官学那边才迟迟给出答案。
“保留官学数科教所,另拨藏书官署做数科使用,如何使用不必告知。”
“官学数科教学之费用,按惯例由研学处拨款,藏书官署费用自理。”
这个结果一出。
经科左右训导都要疯了。
真给啊?!
学政大人?!
您真的给?!
还让如今的数科保留,甚至还继续拨款。
藏书官署也给他们,怎么用也不用上报,唯独费用自理。
这明显在给数科留退路,新方法不行,还能回到以前的模样。
那我们请求桌椅板凳算什么!
算我们精打细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