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4/5页)

之前那些油菜贩子,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户司裴大人还笑:“确实,纪大人早就做好准备,谁敢恶意炒高棉花价格,肯定会被抓的。”

即便如此,一斤棉花的价格,也要在一百五十文了。

东西的价值在这,确实没有办法。

而且不是之前棉花名声过差,价格肯定至少翻一番。

曲夏州全民做棉花的风潮一直持续到十月份中旬,偏偏今年的冬日来得还早,不少人寒风一起,就要穿上棉衣,刚开始还被热得够呛,后来才老实了。

“人家安丘沾桥,去年就做了棉衣,原来是这种感觉啊。”

“没错,怪不得他们都在夸棉衣,听说今年是给家里每个人都做棉被还有褥子。”

“那是什么感觉啊?”

“还是人家这两个地方有钱啊。”

“别说了,我们家也要把剩下的棉花做成被子,有人走街串巷收购呢。”

各地收购棉被服的贩子们,每天都能购置几条,他们准备攒一攒就卖到隔壁其他地方。

棉衣这东西,不会愁销路的。

美中不足的是,那些富贵人家是真的不穿,所以卖不上高价,顶多卖给冬日还要出去干活的人,棉服是必需品。

因为他们的交易,户司这边赶在十月份,又有一波税收。

谁让今年曲夏州的棉花产量如此之高,不仅够本地人穿用的,还够卖出去的。

当然,纪楚私底下还给了礼司周大人几千斤棉。

毕竟一提到棉花名声不好,好多人都要骂他,说是他连累棉被服的售价。

气得周大人基本不是在官署待。

他也不是气纪楚啊,毕竟这是好事,他是气那些不敢买棉被服,就把事情赖在他头上。

他说不好,你们就不买?这怪谁啊。

反正你们挨冻,你们去挨,我家是要盖棉被,铺棉花褥子的。

谁冷谁知道!

曲夏州百姓们做棉被服做得兴致勃勃,另一个地方,更是欣喜若狂。

比曲夏州地理位置更偏,更寒冷的常备军驻扎地。

今年五十六岁的岳将军见过无数大风大浪,镇守平临国二十多年,头一次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是利在千秋的。

这话绝对不是夸张。

而是事实。

岳将军进到弹花作坊,这里面还建了一处固定的大型弹花机,数科众人来去匆匆,造完就走,说是很多地方都有需要,不能久待。

由此可见,多数人都注意到棉花的好处。

而这种保暖的衣物,在常备军的作用更加明显。

如果每个士兵都有这样的衣物,那边关的驻守问题,就能解决大半。

现在的话,真的要实现了。

“每人一套被服。”岳将军认真道,“一定要做得厚实,棉花都是咱们自己种的,布料也是调用最新的,必然要做好。”

士兵们立刻高声答是,每个人都带着激动。

去年那会,常备军就有棉被服了,但只有少数人才用得上。

要么是岳将军亲自赏赐,要么是跟纪大人关系好,特意送的。

其他人只能看着眼热。

那几个兄弟还把棉衣借给其他当值的人穿,不是他们夸张,冬日里一穿上棉衣,根本脱不下来,真的太暖和了。

他们还总结出一套规律。

先穿里衣,再穿棉衣,外面套一层羊皮衣,轻轻松松就能扛过冬天。

去年大家还在羡慕,今年就不用了!

岳将军带着大家一起种棉,一起弹棉花,一起做棉被服!

五万士兵,一人一套!

岳将军还道:“先不说备的肯定足够,就算不够,咱们还能问纪大人要。”

虽说他们没有直接联系,但自家帮他们训练乡兵,这人情要不要还?

所以大家放宽心!一人一套!

士兵们看着弹花作坊,心里都觉得高兴。

暖和的冬衣,谁不喜欢啊。

棉花可真是个好东西。

还在州城的纪楚看着一封封递上来的文书,长长舒口气。

同僚们也颇为激动。

好啊,各地,乃至常备军都有棉被服了。

他们这么冷的地方,就该这样的。

百姓们穿得暖和,士兵们穿得暖和,都是应当的。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被纪楚发现了,他也太聪明了。

不过话说回来。

他们的棉花呢?

今年你过来,可是只给了工司众人,我们呢?

明面上不好意思穿,我们背地里用啊。

大家不好意思去买棉被服,毕竟还要脸面,也怕被周大人看到。

纪楚低声道:“放心,今天回家就有了。”

他已经托娘子去办了,各家都有!不用着急!

倒是工司跟户司两位主事,甚至许知州,只能让手下偷偷摸摸去办,不好向下属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