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5/7页)

“纪大人不会不见咱们吧。”

“应该不会,邓三少爷说他人很好,西北常备军的棉被服就是他提供的棉籽,也是他建议种的。”

“可已经五天了,他到底在忙什么。”

董千户还算沉稳:“人家换了新知州,能不忙吗。”

而新知州他还见过,跟邓将军以前是同僚,虽是武将却很有城府,如今都做到知州了。

他们这几日也没闲着,上街收购了几套棉被服,看着这物件,众人险些掉下眼泪。

如果他们广宁卫也有这东西就好了。

他们的士兵也想用上棉被服。

就不说一人一套了,只有一身棉衣,兄弟们就不会在冰天雪地里冻死。

“耐心等待,若无这点信心,还做什么兵将。”董千户沉声道。

众人坐定,就听酒楼下面有人问道:“请问这里有没有姓董的客商。”

伙计早就得了吩咐,若有人来问一定作答,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道:“请问是哪里来人,小的好去递话。”

“就说姓纪的好友,他们知道的。”

好友?

董千户都惊讶了,没想到纪楚会这般说。

一行人面上带了惊喜。

看来此次曲夏州之行,感觉有戏!

等双方见面,纪振跟李纹也已经来了,帮着拿行李去纪家住。

想到他们要聊的事情,确实住一起比较方便。

李师爷道:“既是邓少爷介绍而来,自然是好友,不用跟我家大人客气。”

纪楚回来得比平日要早,看到董千户第一面就直接道:“是我的过失了,让诸位等这样久。”

李师爷虽然解释过,但自己还是要讲的。

这群好汉都是保家卫国的将士,倘若不是真心为将士们考虑,肯定不会来回九千里路,只为广宁卫将士寻到保暖的棉衣被。

一番寒暄后,董千户总算放下心防,眼前的纪大人果然如邓少爷说的一样,是个有义气的。

董千户道:“没办法,广宁卫那边,每月九月就开始冷,十月鹅毛大雪,一直到二三月份才冰雪消融。”

算下来,小半年都是冬天。

这种地方多用渔猎为生,多用兽皮保暖。

只是这些年好的兽皮价格渐涨,军中肯定供不起,故而遍寻便宜的皮货。

这期间广宁卫镇守将军的三儿子邓成寄来十几套棉被服,说是曲夏州出现的保暖物件,让父亲大哥试试。

这一试,解决了他们心中的大难题,再得知价格时,只恨不得把曲夏州的棉花买空。

可惜前年那会曲夏州本地棉花都不够用,他们是别想了。

不仅如此,他们种下的二十斤棉籽也全都没有收获。

而去年再得知西北常备军五万人,人手一套棉被服时,邓将军差点没背过气,他也想要啊!

他这九万人!也想要啊!

所以今年说什么,都想买一批过去。

只是路途遥远,运费肯定会比棉花本身还要贵。

即使如此邓将军还是挪出一部分军费,想要购置十万套棉衣棉裤。

至于被子,再等等吧,他们冬日的火坑还算暖和,主要是出门迎敌时,必须做好保暖。

出门迎敌?

还要十万套。

说明这么多士兵,基本在战备状态。

纪楚跟李师爷对视一眼,从中分析出什么。

原来出事的是广宁卫。

难道就是那里出事了,才让人意识到各地军备松弛?

纪楚稍稍叹口气,算了,至少曲夏州暂时安全。

“十万套棉衣棉裤,差不多要九十万斤棉花。”纪楚算着道,“本地今年剩下的棉花,勉强能凑齐。”

“只要棉花还好,做成棉衣棉裤,本地腾不出那么多人手。”

那运棉花过去?

可这么大批量的布料,也是个问题。

纪楚下意识想到永锦府,如果让那边做加工,大概率问题不大。

不过想到那边的商贾风气,又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或者,找数科?

让数科做出好用的缝纫机器?

纪楚瞬间起身。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数科可以做缝纫机啊,脚踩的那种,方便快捷,缝制的也好。

而且沾桥县县令不是想做棉被服的生意,让他们那做是最好不过的。

有了这个想法,纪楚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广宁卫九月份开始冷,那今年的冬衣要在九月前送到,差不多七月就要运出,是吗。”

董千户等人点头。

纪楚认真算了算:“好,我去同户司主事,以及知州大人商议,这买卖必然要做给你们。”

说到这,董千户颇有些震惊。

这也太轻松了吧?

自己提出想要什么,纪大人三下五除二便能商议好,还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