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3/7页)

真要等朝中批复,谁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八月二十三,在工司的纪楚长舒口气。

廖知州点头,批给工司一处铁矿,一处煤矿,让他们研制出更好用的钢材,同时让数科协助,尽力去办。

工司众人都蒙了。

也就工司景大人明白怎么回事,纪楚做这事的时候,肯定提前跟他讲过。

其他人则颇为不解。

发生了什么?

突然给他们两个矿?

工司真的要发达的?!

而且督办研究铁制品,又是怎么回事,他们摸不着头脑啊。

也就有些官员傻呵呵的:“好啊,咱们工司越来越被重视了。”

“是啊,虽然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可这也是好事。”

有些官员则互相看看,开始装糊涂:“咱们陇西右道,就缺炼制铁器的好作坊,由咱们曲夏州补上,再好不过。”

“没错,钢材用处颇广,还是咱们自家造吧。”

“有数科在,肯定能搞个好的铁器厂。”

景大人挑眉,笑着道:“那这事由纪楚牵头,大家没意见吧?”

自然是没有的。

现在工司最重要的两件事。

一个是工业作坊园,由工司左都事负责。

现在是钢铁厂的建立,则交给纪楚这个右都事。

肉眼可见的,整个工司的作用日益提升,工司跟数科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工司的官员说应该招些数科出来的学生,这样更方便这里做事。

景大人同样有这个想法,实在是数科出来的学生太过专业,许多事情有他们在,简直事半功倍。

这件事同样已经上报朝廷,暂时还没有结论。

但景大人这里也有空子可钻,直接招数科学生来做工司书吏,算是填补这方面空缺。

太子死了爹难过,天下百姓就不过日子了?

景大人心里吐槽,不过他知道,有这种想法的官员,大概率不在少数。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自有方法解决。

所以曲夏州这边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该研究火器,还是研究火器!

纪楚带着工司的任务,开始牵头成立钢材厂,名字起得很简单。

曲夏州钢材厂!

别问是不是太简单了,只要简单好记即可。

但在成立之前,纪楚在户司的事情要简单收个尾。

比如说,棉花。

等这件事做完,他的差事就重点在工司了。

也有人表示不解。

纪楚在户司那是左都事,正六品。

在工司则是右都事,从六品。

更有实权的部门不待,偏偏要去隔壁?何必呢。

户司主事更多的是不舍。

而现在的右都事谢富更是不解。

要说权力官职,留在户司难道不好吗。

如果说曲夏州工司是最近几年才慢慢起来,那户司可以说长盛不衰。

而且这些年税收增加,在整个陇西都排得上号。

不管从哪方面看,揽下户司的差事,才是既体面又有实权。

纪大人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工司,那谢富实际的位置,肯定会再进一步。

这,这对他来说是好事,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啊。

所以卓主事为何只有不舍,而不是不解?

卓主事看出下属的意思,笑着道:“你以为纪楚最近忙的是什么事?”

棉花啊。

“那接下来呢。”

“钢材?”

卓主事认识纪楚已经很久了,直接道:“在忙百姓的事。”

成立钢材厂,纪楚就不会只做一件事,如今说是为了改进缝纫机所需的铁制品。

同样的,他还想继续改进农具。

因为只有这些事,才跟普通百姓息息相关。

一件是吃,一件是穿。

都为民生大计。

卓主事虽然不知道纪楚最终目的,但这两项却猜得很准。

只要有合适的钢材,改进农具,提高种田的效率,减轻百姓负担,都是必须要做的。

钢材,几乎是万物之源。

而且有了这个东西,各地的运输,以及各种便民机器的建造,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还能直接转为军工,两者本来也不分家。

谢大人恍然大悟,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纪楚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有了解释。

纪楚面对谢大人崇拜的眼神,根本不知道他在崇拜什么,最后笑道:“是各地棉花种植有结果了?”

纪楚要做的棉花收尾,便是统计一下,全国各地种棉花的地方,有没有成功的。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多少人都在请求棉籽,纪楚跟户司能给的都给了,也寄希望更多地方可以种出来的。

但结果来看,果然还是不成的。

谢富赶紧把脑子里的东西抛开,回答关于棉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