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4/7页)
“以黄河流域为界限,越往北的,种植成功率,以及产量就越高。”
“但也不能太靠北,再冷的地方就不行了。”
“总的来说,只有陇西陇南一带适合种植,差不多有八个州府。”
详细的数据已经在手里了,纪楚听着谢富一一念出,种植的范围有限,产量也不算高,各地自己种自己穿,大概率是可以的。
可那些地方跟曲夏州百姓又不一样。
曲夏州百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手里有余钱,可以买布料做棉衣的。
那些百姓空有棉花,也做不成衣裳,顶多攒个两三年,说不定还有戏。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太子登基后,平临国大概率会平稳发展,不管他性子是不是优柔寡断,至少不是个真正刻薄的,而且听劝。
能听劝,天底下百姓便有安稳日子过。
给他时间,让他好好把钢铁厂发展起来,让数科大有可为,说不定就能把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效率全都增加。
到时候布料的价格,便不会那么高不可攀。
说到底,就是提高生产力,才能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
他既知道出路,也知道还有时间,就不怎么着急。
纪楚道:“把咱们这里种棉要术要送去几份,这八个州府若真想种棉,就让他们派人去沾桥县学习,咱们知无不言。”
本地棉花产业不用讲,这几年彻底发展并且平稳。
其他地方能扶就扶,能让百姓们受益就行。
谢富愣神看着纪大人,半天憋出一句话:“大人,您可真是个好官。”
此话没有半点嘲讽的意思,是谢大人的真情实感。
这让纪楚反而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了?”
谢富立刻摇头:“没事!大人您继续吩咐!”
纪楚肯定要继续说的,他专注工司之后,这些事肯定要交给谢大人。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
曲夏州百姓先收油菜,再收棉花,这才能安稳度过一个年关。
一年到头,十分辛苦。
但纪楚这话要是说出来,大家肯定会笑,自古种田哪有不辛苦的,没有办法。
其实是有的。
提高生产力,让更多机械代替人工,至少可以减轻一部分压力。
所以他要去工司,挖掘出更多工司跟数科的潜力才行。
就像因为急着给广宁卫交货,所以要研发缝纫机。
现在急着造火器,同样能研发更多好用的机械。
等户司的事情交代完,纪楚又看了一眼逐年攀升的税收,提出最后一件事。
“依照如今的本地税收,田地不交火耗可能行。”
按照平临国的田税要求,每亩地交二到三成,二成为标准,其他的则为各项火耗。
火耗就是,运输时候的折损,仓库里面的折损,以及各级官员的油水。
这算是约定俗成的事。
以前曲夏州的税收多为田税,所以这项收入并不能动,动了便是跟所有人官吏作对。
可现在不同。
曲夏州的田税,已经被其他税收甩在后面,所以纪楚有此一问。
他的目的,就是让那个本地田税改为两成,把一成火耗给去了。
这会跟户司右都事商议,倘若他也同意的话,两人就能一起向户司卓主事探讨。
户司这边确定,再奏明知州跟通判大人。
因是州内的事,甚至可以不用报给朝廷。
而州内的理由也简单。
先皇去世,为表哀思,故而减免赋税。
这么好的理由,不用白不用啊。
而且不仅没人能反对。
右都事谢富本就对纪楚佩服,此刻更相信卓主事所说的话:“在忙百姓的事。”
这句话竟然是真的。
纪楚以为还要多说几句,没想到他遇到跟廖知州一样的情况。
当初他答应廖知州接手火器重启的事,痛快得让人不可思议。
眼下的谢大人同样答应得极快。
答应啊!
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帮百姓们减免赋税,这可是圣贤书里记载的好官行径。
他能参与进来,再好不过。
纪大人说得还很对:“错过这次机会,就不好找理由了。”
先皇病逝,多好的借口啊。
再等一个皇帝去世,谁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好!大人!咱们立刻向卓主事禀告吧!”
“而且九月还有税收,正好赶上!百姓们肯定高兴!”
一想到整个曲夏州农户,都会因为他们少交一成田税,谢富便无比激动。
自己会不会也被称为大清官啊,想想便激动得睡不着。
纪楚看向谢大人,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他肯定不会退让,直接道:“走吧,咱们去寻卓主事。”
对于此事,纪楚还是有几分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