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7页)

就连之前的单子也不做了,宁愿给他家赔钱。

气得这人骂骂咧咧离开,还说一定会报复回来。

此事闹出来,也让前来曲夏州州城的商贾们明白了。

最近一段时间,想要缝纫机跟链条机,是极难的事。

可他们千里迢迢跑过来,却一无所获,这也不合适啊。

州城酒楼里,一群外地商贾连连叹气:“本想着他们这做事靠谱,没想到横插一杠子,做什么火器。”

“那些作坊也是,宁愿不赚钱,也要做官府要的物件。”

其实本想说纪楚的,但这人没敢,只好用官府代替。

“其实还是有货出来的,就是比较少。”

“说是按照订单前后顺序排,等我们拿到货,到猴年马月了。”

“反正我家是一定要买到的,明年四五月份装船,买不到缝纫机,货物肯定不够。”

四五月份装船?

不少人都看过去,惊讶道:“你家做海外买卖的?”

“是啊,海外不少小国,最喜欢咱们的布匹,需求极大。”

沿海一带在做外面的买卖,大家都知道。

可多数人还没接触过。

又听说那边银矿不少,把货物放下,直接能拉银子回来,更让人艳羡。

转转手就是大买卖,怪不得他家着急。

各地船只想要启航,不是看东家的意思,是看风向看天气,错过一季,就要再等一年,怪不得他家着急。

众人感慨连连,看向彼此的眼神,忍不住带了戒备。

这都是跟他们抢缝纫机的人!

必须想办法比过他们!

这些商贾能在各地做大买卖,甚至还有能航海的商船,家里必然不一般。

既然明面上的手段使不成,只能让背后的大人物们走动走动。

于是,虽说是冰天雪地的西北十一月份,还是有无数书信送过来。

想要曲夏州廖知州,户司主事,工司主事帮帮忙,让他们提前拿到货。

当地人还感慨:“以前到十月十一月,咱们街上都没什么人了,尤其是下面各县。”

“现在好了,道路修好,穿得暖和,什么时候街上都有人在做事。”

这也不是抱怨,毕竟在家待个三四个月,谁也受不了,还是如今的日子好过。

卓主事却看着一沓没拆的信件,忍不住道:“放在以前,十一月道路不同,通信基本就断了。现在通信方便,就给我出难题。”

谢富实在没办法,小声给上司出主意:“大人,这么多书信,不能不看吧,不管能不能行,总要给他们个说法。”

卓主事有些焦躁,竟然有点想发火,最后双手一摊:“晚了,一两月都没处理,现在再管,也没用啊。”

户司这边把事捂着,装作看不到,其实也好理解。

能处理还好,处理不了,就等事情自己消化。

按理说,这也是事缓则圆,不能说卓主事这方法不对。

但如今的曲夏州毕竟不一样。

一座工业作坊园,就让它脱颖而出。

这里牵动太多人的生意跟生计。

停了缝纫机等物,对大家的影响太大。

等到廖知州都收到不少信件时,外面对工业作坊园减产的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其中最为突出的,肯定是永锦府。

永锦府的官员直接道:“你们工业作坊园的不少道路房屋,都是我们去修的,如今缝纫机却提供不了,这合适吗?”

“不接订单就算了,怎么之前的订单还要推迟?”

“他们曲夏州欺人太甚!”

这当然是他们内部的讨论的,可众人越说越憋屈,只觉得这些年被曲夏州压制得太厉害的,实在难受。

以前提起陇西右道,最出名的就是永锦府。

他们生产出来的布料在整个陇西都极为出名。

曲夏州以前还不如咸安府,跟其他两个州比,同样毫无优势。

这几年过去,眼看着曲夏州越来越好,今年的税收相比,已经超过永锦府了。

税收比不过,人才也比不过,多少厉害是数科学者,以及厉害的工匠,基本都往曲夏州跑。

说什么离得近,那边对工匠还好,肯定过过去啊。

如今谁人不知,养好工匠跟数科学者,就能有新发明?

平临国其他地方,已经逐渐有新发明了,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好用。

要问官员们,为何注重这件事?

自然因为他们这些长官的评比,都靠这些政绩啊。

否则为何每年都要比较,为何还要把陇西右道拿过来说事?

都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是什么?

这是断他们的官路!

断他们升职的路!

再加上前段时间,纪楚还被皇上特封为朝请大夫,很让人眼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