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6页)

而且对各种用料十分清楚,少了不知道多少油水。

这让很多从里面捞钱的老人很不爽,跟家族闹着要赶走他们。

但这种时候,怎么能赶走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是真的懂技术,真的会生产。

人事上的麻烦,已经足够纠缠不清。

还有另一方面的麻烦,更是让曹家为首的各家举步维艰。

那就是,钱。

现银不够用了。

做过买卖的都知道,如果说自家有多少资产,那指指房子,指指地。

但要问有多少流动资产,基本上就不多了。

这也是曹家他们,不肯拿钱出来买如今价格的矿料的原因。

之前在矿产上大赚一笔,除了交给公账上的,剩下的都分给各家。

现在公账的可以拿出,揣到各方里的银钱,那是真的只进不出。

就跟一家人合伙做买卖一样。

今年挣了一百万,扣掉明年的原料钱三十万,剩下七十万,一半放公账,一半分给带头做生意的爹娘,以及各种各自出力多少分钱的三兄弟。

现在原料价格上涨,三十万不够用,就算把公账上的三十五拿出来,还是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当家的更不敢把公账全部掏空,其他花销就不管了?

可买料钱又不够,怎么办?

只能从各家要。

但这钱放在各家,谁会从自己兜里掏钱?

各家各方,又是一笔烂账。

而且谁出的多,谁出的少,不要闹一闹?

因利而聚的人,此刻必然不会站出来“承担”责任。

因利而聚,必然会因利而散。

什么?

说以后赚钱了,再把银子给大家?

那怎么给?

按照分成给,还是按照比例给?

不管按照什么方法给,反正曹家是为银子忙得焦头烂额。

当初矿料价格低的时候,做了朝廷的武器订单,那还有得赚。

可他们只想倒卖,只等价格降下来之后,再说做武器的事。

毕竟这事,他们也做过多回了。

谁想到这价格一路飙升,按照朝廷原本给的银钱,都要亏本做啊。

曹家只能咬牙挺着。

纪楚一门心思要造武器,不给造的话,他们肯定有麻烦。

怎么说也是个钦差,还是个有本事的钦差。

再者已经给他们机会了。

挺过这阵,明年把手里的囤货一卖,必然能赚回来。

曹二老爷看着手底下几个子女,还有旁支的几个侄子侄女。

只觉得万分头疼。

分钱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今遇到困难,怎么能躲就躲。

之前吃了多油水,现在却不肯帮忙。

难道全都指望公账,全都指望他们二房?

能有多少钱拿出来?

曹二老爷一边凑钱,一边让京城那边帮忙想想办法。

给三个地方造武器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不能让他一个人扛着。

偏偏纪楚那边,一会招工匠,一会造武器,给工人的工钱还极多,每日三餐都要给足。

说什么,这就是工业作坊园的规矩。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纪楚以为这里是曲夏州?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曹二老爷心里滴血,刚想去找纪楚,让他节省开支,就听有人传话道:“二老爷,派出去的小厮打听,说是纪楚带来的工匠,想再修第五座武器作坊。”

什么?!

开什么玩笑。

如今原料钱都不够了,还建?!

就算现在开始建作坊,一时半刻也用不到啊。

纪楚着急给他侄子做兵器,怎么会想到这种法子。

曹二老爷更要拒绝。

可手下却兴奋道:“说是要造火器!如今的武器作坊太落后了,说火器才是未来!”

“纪大人亲口说的,以后冷兵器逐步淘汰,这作坊的订单也会减半,只有建火器作坊,才有希望。”

“平临国如今的火器作坊并不多,可各地都有需求,原化州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就应该建个火器作坊的。”

这些话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切合实际。

连手下都能想明白的,曹二老爷更是觉得说得没错。

即使把这话送到曹阁老面前,依旧没有一点问题。

纪楚放出去的消息,可从来都没有假话。

无论从哪方面打听,都会知道,这绝对是好事。

水泥铺开,原材料大概率会涨。

冷兵器落后,还想做这个买卖,应该建火器作坊。

前者想要囤货,再赚个剪刀差。

后者则要跟着发展,否则跟不上如今的形势,那就会有人取代他们,成为朝廷指定的武器作坊。

要知道,无论这四处武器作坊,还是矿产的优先购买权,都属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