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7页)

毕竟是真正的好东西。

当年对棉花的“诋毁”,也只能阻拦一时。

只要知道这东西的好,便一定会被疯抢,除了陇西之外,其他的地方不能幸免。

纪楚点头,他知道这件事。

在老家原化州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苗头了。

一件东西,人人都想要,人人都想买。

倘若不涨价,那才叫奇怪的。

能靠着他们做手脚不涨价,已经是在尽力拖延。

说到这,皇上表情倒是有些古怪,忍不住道:“周大人可是深受其害。”

周大人。

如今在礼部任职的周大人。

要说京城里提起周家,大家依旧会说,这是个极风雅的家族,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是书画,真的极为精妙。

但是。

关键就在这但是。

但是,眼光似乎有些不行。

竟然看不起棉花。

这审美不够好啊。

周鹤鸣周大人只能尴尬笑,还不好直接反驳。

总不能说,这是他跟纪楚做的局吧。

此话一出,本就上涨的棉花价格,至少翻两倍。

而且有些人还会说,肯定是周鹤鸣嘴硬,不想承认自己眼光不好。

这种情况下,不说反而比说了还好。

也就知道内情的众人对他报以同情的目光。

这是真可怜,这也是真不能说实话。

皇上都知道这件事,可想其他人也知道,但都不能说啊。

以后棉花名声越好,周鹤鸣周大人眼光不行的名声也就更广。

纪楚无奈之余,又添许多愧疚。

只能私下送礼物补偿了。

众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周大人这名声被拖累,那是真的没办法。

皇上最后道:“已经加派人手全面去找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棉花可谓是战略资源,这点大家都清楚。

但这棉花实际运用在两处边陲,其作用不亚于好武器。

这般情况下,皇上自然要加大搜寻力度。

只要有了这个好东西,那对天下间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幸事。

至于棉花价格,各地也会尽力控制。

最好能拖到新棉种找到。

众人聊到最后,自然而然又回到水泥上面。

自从水泥要铺开的消息,在年前传开的,最先响应的,就是京城各家。

没办法,谁让水泥的作用,各家已经体验过了。

曲夏州的第一批水泥,一分为二,大部分给边卫修城墙,小部分以惊人的高价买卖给平临国的豪强贵族。

那堪称暴利的价格,对很多豪强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们手里的惊人财富,是多数人都想都想不到的。

京城当中的有钱人,更是不计其数。

有些人拿来修园子,有的人直接拿十两银子一斤的水泥做假山石。

甚至有人先一步,直接盖了间小房子,还邀请友人前去游玩。

价格昂贵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东西真的好用。

做出来的地面平整光滑,而且有人发现其妙用,那就是冬暖夏凉,保暖性比其他材料都要好。

这也让人不得不感慨,如此好的物件,确实值这个价!

去年在京城等地,还掀起一阵攀比之风。

那就是谁用水泥做的东西最好,以及做出来的东西更新奇等等,就连水泥雕塑都能弄出来了。

纪楚听着,忍不住在算,那些建材商人从中赚了多少银钱。

说是一夜暴富也不为过吧。

所以年前宫里一说这事,朝中众人纷纷夸赞曲夏州工业作坊园高风亮节啊。

因为大家知道这东西是真好用。

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

今年刚过完正月十五,京城城郊的水泥作坊就建起来了。

那东家不吝啬银钱,如今水泥都已经投产,听说第一批水泥马上就要做出来。

其中一些工匠,还是从曲夏州挖过来的。

曲夏州?

纪楚听到这,颇有些亲切之感。

皇上点头:“睿王妃家的产业,回头纪大人还能去看看那,算是给些指点。”

睿王妃?

已过世的太子妃?

先太子去世,他的弟弟登基,追封谥号为睿王,他的遗孀自然便是睿王妃了。

看来已经不理朝政,只专心挣钱,这样也不错。

有皇上这句话,也算是对先太子留下的一脉多有宽容。

只要好好挣钱,他便不会多管。

纪楚看向许阁老,见他松口气,就知道这段时间先太子一派的闹剧彻底了结。

内里的争斗纪楚并不感兴趣,等他跟薛明成等人出宫时,还听他道:“今年开春,水泥作坊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皇上提起此事,是想让你帮睿王妃看看,也好从众多作坊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