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7页)

在纪楚看来,更像是妇科医生,以及儿童医生。

生产艰难的如今,这两位嬷嬷算是送到纪楚心坎上。

皇上听说后,感慨道:“还是她们三人心细,朕都没想到这个。”

她们真心相待,纪楚自然不吝啬帮忙。

水泥作坊在四月初,便产出第一批京城制作的水泥。

看着如金子般珍贵的物件出来,作坊众人自然开心无比。

随着京城第一批水泥出炉,其他作坊也不甘示弱,一定要快些行动才是。

想来不仅京城如此。

整个平临国各地的水泥作坊,都在拔地而起。

水泥会给多少地方带来道路,会帮助多少地方修筑堤坝。

想想都让人开心。

估计也只有那些建材商人们会不愿意。

可当初赚取暴利的建材商人们,早就知道水泥会铺开,心里还是有准备的。

都让他们多赚那么多钱了,有什么不知足的啊。

京城城郊都在忙着做水泥。

京城里面则忙着会试。

今年会试在四月初八,还有八天,众考生们便要进考场了。

这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场会试。

人人都知道极为重要。

现在朝中缺皇上的自己人,各个家族更是心知肚明。

所以本就备受重视的会试,今年更是夸张。

听说从去年乡试结束后,便有不少人家,举家搬到京城备考,只为了给考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皇上也不负众望,还请了当朝有名的大儒做这次的主考官,更是多拨了银钱特意修缮考场,彰显皇帝恩德。

不仅如此,更是亲自写了文章,希望天下饱学之士都能来朝廷效力云云。

总之一句话。

皇上不仅重视这次科举,还珍惜天下所有人才。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来一展抱负呢?

这种情况下,今年的会试便显得愈发躁动。

以至于纪楚这个举人都受到影响。

之前说要交接工作,还要帮忙看看睿王妃的水泥作坊,所以推了原化州,曲夏州两地学生前来拜会。

如今会试就在眼前,本就不安的学生们,更想见见纪大人了啊。

曲夏州众学子自不用说。

从他们入州学起,纪楚的名字便如雷贯耳。

当初在州学扶持数科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理解,如今却觉得颇有荣焉。

这都是纪大人的功劳啊!

而且这里面不少学生,甚至还是安丘县,沾桥县出来的,对纪大人的敬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其他人就算了。

但今年的考生里,有纪楚很熟悉的人。

曲夏州安丘县养蜂户的张文胜。

他去年考中举人,今年过来考进士。

原本在客栈埋头苦读,有人突然道:“张举人!你日日夸的纪大人来京城了!”

什么?!

来京城了?!

但凡跟张文胜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简直是纪大人的无脑吹。

无论什么事,都要夸上几句。

还说要做纪大人那样的好官。

没办法,他这症状本来不严重的,谁让他跟林元志是好友。

两人一交流,对纪大人的敬佩就更多了。

张文胜也去薛家递过名帖,想要求见纪大人。

但前段时间纪楚忙成什么样了,这种名帖一律拒绝,谁的邀约都不去。

张文胜并未难过,还感慨道:“大人肯定还在给原化州收拾烂摊子,真不容易啊。”

旁边原化州的学生听了,不停地点头:“是了,原化州事情极多,肯定是在忙这个。”

如果说曲夏州的学生们,是因为纪大人六七年里,带着曲夏州百姓日渐富裕,所以发自内心地敬佩的。

那原化州的学生,则人人以纪大人为榜样。

想他家境一般,当时只考个举人便当官了。

却能做到如今正五品的朝廷钦差,已经是很多官员这辈子的最高点了。

更别说大人进宫面圣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京城的薛家,邓将军家,许家,裴家,还有颜家,哪个不把纪大人奉为座上宾。

除了身份地位之外。

还因为纪大人去年回了家乡,便为他们铲除了豪强曹家。

整个原化州百姓无人不夸的。

“多少人都拿曹家没办法,可大人一去,事情立刻解决。”

“你们不知道吧?几万顷良田,直接还给百姓啊,几十万百姓都因此受益。”

“是啊,甚至有人想为纪大人立庙呢,被他直接拦下来了。”

还田于民。

这般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纪大人可真了不起。

再听说他惩治恶人,优待百姓,本就书生意气的考生们连连叫好。

读书做官。

不就是为了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