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6/7页)

眼看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纪楚肯定是不能直接出现了。

可约定好的事,现在却突然毁约,着实不好。

纪楚跟随从耳语几声,让手脚灵便的弓长随先挤进去,手里还拿着他临时写的纸条。

这会在酒楼里的张文胜也有点慌。

本来以为只是同乡之间的小聚。

谁能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这可怎么办。”

“完了,我这事办的实在不妥当。”

张文胜正懊恼时,只见一个熟悉的人钻到身边。

这不是弓家那小子吗。

听说在纪大人身边做长随。

弓堂弟把纸条递给张文胜道:“纪大人给的。”

纪大人?!

弓堂弟并未压低音量,以至于周围人都听到了。

“纪大人给的纸条?!”

“大人已经来了?”

“怎么只是纸条,人没有来啊。”

“这敢来吗!大家把这里围的水泄不通!”

那酒楼的老板,原本还在高兴今日客人极多。

可人也太多了,他们根本招待不过来啊。

只见那纸条上写字半句诗。

上面写着:“读书本意在元元。”

元元便是黎明百姓的意思。

读书的本意就是为了黎明百姓,这话再简单不过。

所以你们现在在干什么?

怎么还焦虑上了。

到底是在焦虑做官,还是在焦虑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

好好考试吧。

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都不枉大家读书一场。

还是那句话。

读书本意在元元。

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让读书的意义,放在了做官上面。

在场一二百考生琢磨这话的意思,原本因为考试焦虑的心情,似乎逐渐消失了。

如今大家的焦躁,多半都因为马上要考试。

这才有点风吹草动就要来凑热闹。

多也不是因为纪楚本身,更多还是焦虑未来的方向。

纪楚来到这附近,便一眼看出其中缘由。

平临国许多事情都在变化,匠人地位的一步步提升,数科越来越重要,以及如今政令的改变。

都让即将考试的学生们无所适从。

再加上,都说今年的会试非常重要,父子们说,爹娘说,族里长辈更是时时念叨。

越是这样,大家越是承受不住。

这么重要的一次会试,要是落榜了怎么办,要是没考上怎么办。

压力之下,便想找个人问问情况。

尤其是纪楚,这几年的新起之秀,他年轻,不过是个举人,升官升的还快。

正好给如今这群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意见。

好像看到他,就看到未来的路,那就是即使考不上进士,也是没关系的。

纪楚看出大家焦虑的原因。

并不从科举开始劝。

而是说出读书的真谛。

读书本意在元元。

不管考没考上,不管是进士举人,哪怕是秀才。

都无所谓。

所以不要焦虑了!

人生不会因为这一次考试而失败。

更不会因为官做的不大而失败。

更应该找到读书,或者生活的本来意义。

有了这个答案。

那纪楚出不出现,意义并不大。

他可没张狂到,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个。

这个答案,果然让备考的读书人们,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会试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

他们读书是要为天下百姓做实事,不能被做不做官限制!

第二日,四月初一。

满京城所有考生夫子老师爹娘族人,几乎都在心里默默感激纪楚。

不是他昨日出面安抚,学生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啊!

这下好了,现在都能老老实实坐下来读书了!

您真是功德无量。

以至于纪楚在衙门办差的速度都加快了。

一问就是,帮忙办事的官员,他家学生也在备考!

现在每日临时抱佛脚,也是好笑的很,但总算没那么躁动,这就很好了。

这官员说的好玩,但实际上能参加会试的学生,又岂会是泛泛之辈。

能走到如今的读书人,基本都是举人身份,不会很差。

大家缺的,就是这份安心。

别的就算了。

差事办的快了,却是他乐意看到的。

赶紧的吧,做完之后,他就能回老家了啊。

希望不要有其他事情,再拦住脚步了。

纪楚脑子刚闪过这个想法,就见薛明成急匆匆跑过来,他眼神带着不敢置信的惊喜。

“敬安,敬安。”

“你有个学生,叫林元志,对不对。”

林元志,安建三十五年的进士。

因为先皇去世,以及朝局动荡,在康绛元年新皇登基之后,才领了外放的官职去滇州府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