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页)

不管外面是夸赞,还是质疑,都影响不了纪楚的行动。

更别说,从九月初十开始。

从滇州府千里迢迢送过来的滇州棉终于开始发力了。

其中一块试验田的土地上,一株棉花的棉铃正在迅速膨胀。

从结出棉铃开始,棉铃肉眼可见的一天比一天的大。

“大人您看!这棉铃还没有开花,还在长。”温书吏兴奋到极点。

纪楚也差不多,他仔细地看着这些棉铃,似乎已经能看到丰收的喜悦了。

他就知道!

这个品种的棉花,可以在平临国大部分地方生长!

平临国最北端的广宁卫也不例外!

当然,地理位置也有差异。

越靠北的地方,天气冷得越早,棉铃停止生长的就越快。

也就是说,广宁卫最北边的试验田种棉花的时间有些晚了,明年至少要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长势最好的试验田,则是天气还算暖和的,比如靠近其他普通县城,尤其是离海边远的县,那棉铃明显还在生长。

这般差异,都被纪楚,以及纪楚的手下众人记录下来。

第一手的实验数据,对明显种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纪楚镇定下来,让大家如实记录,这对以后整个昌河州种棉都有帮助。

反正温书吏记录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不仅是他,纪楚带过来的所有随从,以及种地的士兵们,恨不得每日都住在田里。

士兵们被派来种棉花时,本来以为,这滇州棉会跟西北棉一样种不成。

但肉眼可见的,不仅种成了,这棉铃越来越大个。

“这就是棉花?”

“棉花能在昌河州长出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家里人也能种棉花,冬天里做棉衣?”

“肯定啊!”

棉衣,梦寐以求的棉衣!

他们在广宁卫当兵,自然是有棉衣穿的。

棉衣棉被有多好,他们再清楚不过。

天气一冷,大家就会把棉衣拿出来裹上,不仅厚实还暖和,穿到身上别提多神气啊。

有人求着士兵们,让自己试试这棉衣。

那衣服一穿上,是真的不想脱下来。

可以说在整个昌河州,没有人不羡慕有棉衣棉被的士兵们。

只是其他人都知道。

这东西他们既买不起,也买不到。

所以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作为士兵本身,他们有棉衣自然很好。

可家里人没有啊。

而且为了作战准备,这些棉衣棉被,肯定不允许带回家中,更不许送人。

这都是军中的财产。

所以看着家里人受冻,这东西也不能给他们。

这让不少士兵们心里都觉得愧疚。

知道之前那位知州试种棉花时,他们抱有极大的期待。

可怎么都不成之后,这份期待便被埋在心里。

本来以为滇州棉跟西北棉一样,并不眷顾他们这片土地。

谁能想到。

竟然真的种成了。

那硕大的棉铃,真的太好看了,让人恨不得抱住亲一口。

大家本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广而告之,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告诉他们滇州棉能在广宁卫种!就能在昌河州其他县里种。

最多等到明年,大家都能穿上棉衣!

不少士兵甚至喜极而泣。

太好了,家人不必受冻了。

他们也不用看着家人受冻了。

各家种上一两亩地,应该就够用的。

但这份兴奋,被纪大人暂时压制。

“暂时不能说。”纪楚叹口气道,“等到收获了再说吧。”

为什么?

士兵跟纪楚的随从都有些疑惑。

棉铃都这样大了,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啊。

但纪大人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是不是纪大人为人谨慎,害怕大家空欢喜一场?”

“有可能,以前好几年都没成,今年肯定要稳重点。”

“那就等等再说,反正好事跑不了的。”

“想到明年,咱们爹娘妻儿都有棉衣棉被,我这心里就舒坦。”

五块试验田的好消息,被强行隔离开。

不允许一丝风声透露出去。

按理说,这样天大的好事,应该早就传遍整个昌河州。

可纪楚一直压着消息,就连广宁卫的邓融邓将军都瞒着。

这位邓将军心思沉稳,见纪楚不说,他也不问。

换了其他人,邓融肯定没这般耐心,可纪楚不同。

他们邓家若是不信纪楚,那这满朝文武,也就没有可信的人了。

纪楚下了封口令。

邓将军帮着严令不许外传,以至于昌河州除了棉花试验田的众人外,不管普通百姓,还是各地官吏,甚至广宁卫的士兵们,都以为这次的棉花试种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