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昌河州, 地处平临国北方边卫。
共有十二个县,加一座卫城,人口共计二十三万, 这还是加上广宁卫的五万士兵。
所以说这地方,地广人稀, 一点也不为过。
这里面的二十多万人, 有本地人,也有逃荒逃过来的, 还有被贬到这里的,总之日子都不算好。
对比已经发展起来的曲夏州, 还有本就位处中间的原化州,更别说京城,那都没法比。
可这里有一条比较好。
只要努力,不太缺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那另有说法。
为何这样说?
还是地方大, 总会有你的土地。
就是看勤不勤劳了。
如果不勤劳的话, 大概率会因为房子修得不够结实, 冻死在大冬天。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身体强壮, 就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冬日。
所以过冬的需求, 比曲夏州还要严峻。
这看当地的农俗谚语就能知道个大概。
其中一句说‘春分雪水干’, 也就是说, 到农历的二月二十一, 积雪才能融化。
放到现代来说,已经公历的三月底,这个时间的其他地方早就草长莺飞。
再看‘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节气小雪之时,土地已经被厚厚的雪覆盖。
‘大雪江河冻,冬至不行船。’
在冬至的时候,别说不行船了,马匹都能在冰面上行走,那冰面厚实的,可以当滑冰场。
当然,偶尔也会有捕鱼的冰窟窿,很需要注意安全。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就已经下了大雪,差不多九月初就开始冷了。
一直到次年的二月底,雪才融化。
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让这里的保暖不只是保暖,而是保命。
这也是昌河州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却没有多人过来的原因。
不是这地方不好,是因为不适合人生存。
想要在这生活,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过冬问题。
纪楚选择这里,自然因为一个东西的出现。
棉花。
放在曲夏州,棉衣的出现,可以让三四个月的冬日里,百姓们可以出来活动。
做工也好,生活也好,不至于三四个月里都局限在家中。
而在昌河州,则可以让百姓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里,同样可以出门。
一年到头来,五个月储存过冬食物,七个月过冬。
这种情况之下,日子能过得富裕才是怪事。
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一个朝代的兴衰,跟气候有很大关系,这点已经很多研究人员证实过。
可新作物,新工业的出现。
却能靠人力一定程度改变这些。
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迷人的地方。
而与此同时,平临国的内地太挤了。
地少人多。
再加上良种出现,许多工业作坊园的出现,接下来几年里,必然会人口爆炸式增长。
按照朝代兴衰规律,已经有三百多年建国史的平临国,确实也到乱的时候。
再有上面的原因,肯定会因为地少人多打起来。
除非,有容纳那么多人的地方。
昌河州一带,就是最好的地方。
或许这里还不够好。
但没关系,大家会建设这里,让这里跟很多地方一样,从不宜居变得宜居。
棉花的出现,就能抵抗这里的寒冷,让人们更适应这里的生活。
纪楚一行来到昌河州衙门,确实发现此地跟其他地方不同。
平临国的州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一个是最常见的普通州府,名字就是‘普通州府’,最常见的那种类型。
数量为三类型之最,基本在内地设置。
比如曲夏州,原化州,扬州,永锦府等等。
第二个是御夷州府,这个极为特殊,至于云贵设置。
最典型的就是滇州府,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边卫地方。
最后一个,便是军民州府。
也有人说,曲夏州其实也算,可曲夏州毕竟没有养着西北常备军。
那西北的常备军还是直属朝廷管的,只是要给些补给,而且那么多人没给,那边也没说什么。
所以作为典型的军民州府。
便是这昌河州。
军民州府的特点,就是既然要负责当地行政事务,还要维护边疆,抵御外敌。
昌河州下面的广宁卫所有财政预算,统统归昌河州管。
这就是跟曲夏州的区别。
至于昌河州能不能负担起广宁卫的财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昌河州现在的刘知州道:“肯定是不行的,要向上面要。”
西北常备军是直接问朝廷要,岳将军可以自己做主。
在广宁卫,则是本地知州跟广宁卫的邓将军商议过后,再问朝廷要,这大概就是里面的差别。
刘知州继续跟纪楚介绍,说的时候还愁眉苦脸的:“朝廷拨款一向艰难,必须多要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