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5页)
这是祖父都觉得厉害的人物。
所以即使他爹死在流放的路上,他也不敢怕,只觉得成王败寇,纪大人确实厉害。
不敢恨纪楚,也不敢恨袖手旁观的祖父阁老。
但他恨曾经是佃农的白婵婵。
更恨这一百八十个过来学习的老农。
还是那句话,放在之前,他根本不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这些人都是他的奴才。
不对,奴才都不是,他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人!
曹建不仅恨这些人,还恨曹垚。
一个旁支的穷鬼,在这里,混得竟然比他还要好!
他算个什么东西。
这样日复一日地劳作,到底有什么用。
开垦出来的土地不是他们的。
种出来的东西也不是他们的。
就连住的房子,也都是官府的物件,让他们搬家就立刻搬家。
想让他们去伺候麦子地,就伺候麦子地,想让他们过来给老农们打下手,他们就要来打下手。
凭什么!
他们虽然是犯人。
但他们也是人!
凭什么要被这么对待!
曹建越想越恨,嘴里不干不净的骂声也越来越多。
他的气恼,并不会打扰白婵婵的教学。
如今的白夫子,还有她带着的种棉花好手,把一百八十个老农分为五个组。
每一个组都会亲自教学。
从认识棉种开始,再介绍棉花的特性,还有棉种栽种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是在课堂上教导,学生们多半还要死记硬背。
但眼前的老农们可不一样。
他们种了半辈子的庄稼,一切都能融会贯通,只要说了原理,便很快能记到心中,再也忘不掉。
这群专业人士在一起聊种地,跟高手讨论攻略没什么区别。
旁边犯人们哼哧哼哧抬水浇地,搬运种子,搬运肥料。
还要适时把老农们需要的工具拿过来,时不时还要被说一句:“你懂不懂啊,这是我要的物件?”
“你这动作也太慢了,放在我们村,饭都没得吃。”
“别踩着庄稼啊!笨死了。”
老农们说完,还要哈哈大笑。
觉得这些犯人真是太蠢了,连杂草都不会处理,翻地都翻得笨手笨脚。
可曹建他们根本不敢反驳。
只要敢抬头,旁边士兵就是一鞭子:“老实点!好好干活。”
他们好好干了!
他们就在干!
你难道看不到吗!
曹建只觉得满腹委屈。
他也是人啊。
不是牲畜,更不是努力。
放在之前,他才是那个嘲笑别人的主子。
可惜白夫子等人根本不理他们,只招呼老农们道:“今日学习也辛苦了,咱们去吃午饭吧,官府管饭,大家放开了吃。”
官府不仅教学,还管饭。
老农们更加高兴。
种了一辈子的地,靠着占了“便宜”,还有点过意不去啊。
这话听到曹建他们耳朵里,更是生气。
辛苦?
到底是谁辛苦啊?
前几天,还有这一上午,明明是他们辛苦才是。
这些老农不过是学怎么种地,汗都没出。
这就辛苦了?!
偏偏曹垚还道:“是不同的辛苦,咱们读书的时候,也喊着辛苦,不是一样的吗。”
怎么会一样!
他们可是贵族子弟,可是士族!
跟这群种地的不一样!
直到放饭的时候,曹建这帮人才更加气恼。
都是在田地上干活的人。
甚至他们干得还更多一些。
可那些最轻松的夫子跟老农,吃得比他们好!
曹建看着自己的高粱饭拌盐巴。
再看看那边香喷喷的白菜炖猪肉,还有蒸好的杂面馒头,气得双手发抖。
凭什么啊。
他们辛辛苦苦锄地,这些老农只是听夫子讲课,但他们吃的却自己要好。
“这猪肉不错啊,白菜味道也好。”其中一位老农道,“好吃。”
“我是不想吃了,今天上午尽学习了,根本不饿。”
“不饿也要吃啊,下午还要学呢。”
老农们说着,还在讨论棉花的种植。
不止讨论棉花怎么种的,他们还商量去隔壁麦地看看。
听说官田里的麦种都是从曲夏州来的,种子非常高产,他们想去看看。
这点不难,负责此地的纪振点头,到时候跟温书吏他们说一声,明日就能去看。
“这些人不会种地,就怕他们毁了好种子。”
“放心,那边有温书吏看着,温书吏很细心,种不好就重新种。”
士兵过来之后,还推了他们一把:“让一让,这里不是你们待的好地方。”
这话气得曹建脑子都蒙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还在那说风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