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5页)

看着他坚定的模样,纪楚三人就知道,这个年轻小伙子,心里已经打定主意。

不过他说得没错。

不管是他还是张姑娘本身,想要拿到赦免的机会并不算难。

只是两人都要更努力才是。

李娘子眼睛红了。

孩子真的长大,她之前都是瞎操心。

纪振跟李纹两人。

一个正要说亲,另一个已经互相定了终身。

倒是让原本就热闹的昌河州衙门,又添几分喜气。

只是说话间,两人就要被召回广宁卫。

昌河州官田上的差事基本已经做完。

他们两个必须赶紧回去,赶上今年的训练。

纪楚自然放他们离开。

因为一年一度,广宁卫最大的考验就要来了。

每年都有这么一出,本地人都习惯了。

那就是每年秋收的时候,草原上的骑兵,必然会南下打谷草。

说白了,就是昌河州各地秋天收粮。

关外骑兵前来掠夺。

抢一波就跑,来去极快。

加上昌河州跟关外一马平川,中间只有一条河流作为阻拦,根本拦不住什么。

如果说西北那边,还有城墙可以修建。

昌河州的广宁卫却是不成的。

因为草原太大了,地方太宽广了。

周围还有山林。

谁能在这地方修起城墙?

每年只能靠广宁卫的士兵们日夜巡逻,好度过秋日,少受点损失。

去年那会,纪楚刚来,还有之前的刘知州,以及邓老将军在,并未让他们插手,只是跟着学习。

但今年,是他这个新上任的知州,以及如今的邓融邓将军两人负责。

想来,这消息肯定是瞒不过草原部落的,他们必然已经知晓,也会探探如今这两位长官的虚实。

所以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

否则以后双方的日子会更难过,草原部落必然得寸进尺。

现在已经六月份。

广宁卫也要开始练兵。

纪楚则要负责广宁卫所有物资供给。

保证好后勤,就是保证战力。

昌河州的官田种植,以及新建的畜牧司,还有官学的畜牧学科,刚刚走上正轨。

又一件大事来了。

在军民府当知州,却是一刻都不得闲的。

纪楚虽在州城,但跟广宁卫的邓融将军,以及卫所里的后勤官通信频繁。

所需各类物资,以及补充兵器,冷兵器的运输,热武器的制作。

再加上催促朝廷快点打钱。

一时间,广宁卫明显紧张起来。

让纪楚意外的是,昌河州其他十二个县,倒是跟之前一样,百姓们丝毫不紧张。

不就是打谷草吗,他们已经习惯了,反正也不会全都抢完,官府还会给点补贴。

再加上这几十年里,都是如此过来的,也没什么。

“几十年里?打谷草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吗?”纪楚问道。

晁同知立刻答:“大人您忘了,这里本地人都是渔猎为生,以前种地的人不多。”

也就是这几十年里,种地的人多了,所以打谷草才兴起。

纪楚一愣。

那以后来昌河州种地的人越来越多,打谷草的人,岂不是越来越猖狂?

昌河州有了棉花,以后人口必然会增多,新来的人口也肯定会种田。

这样不行啊。

内地人辛辛苦苦过来种田。

然后全便宜草原部落?!

想想都觉得心塞。

纪楚幽幽道:“本官看那草原也是水草丰美之地。”

啊?

晁同知跟李师爷立刻看过来。

纪大人您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就是觉得,平临国缺个养马地,缺个天然屏障。

否则年年如此,总是让人心累。

不过此刻也就说说。

就以如今昌河州的人口,就算打下来,那也占不住,只是枉费心神罢了。

纪楚,晁同知,兵司主事,李师爷,继续聊后勤补给之事。

今年的补给,一定要给足了。

省得让对方以为新知州是软柿子。

事实上,对方肯定不会觉得纪楚是软柿子啊。

纪楚的名字,别说平临国了,关外众人都不算陌生。

这样的对手,草原部落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明显也要全力以赴,探探虚实。

纪楚跟邓融将军的书信来往明显更加频繁。

这些消息也是广宁卫的探子探听到的消息,绝对不会作假。

怎么回事。

突然开始军备竞赛吗?

纪楚无奈摇头,看来双方都把这一场较量放在心上。

既然这样。

京城那边,是不是应该多给点银子啊。

就这么点,够用吗?

纪楚一封封文书送到京城。

刚开始内阁众人还没什么想法,无非是昌河州在秋收之前要银钱,要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