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5页)

最羡慕的,还有后面那句话。

“那里地广人稀!好多地都没人种,只要有人过去,直接免费送!”

在人口拥挤的京城,中原,江南等地,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假的吧,不是说昌河州土地非常肥沃吗,看那粮食产量更是极高,怎么可能有空地。”

放在他们家乡,但凡是块好田,都会被抢破头啊。

否则怎么会因为抢田的事打起来的?

“这你就不知道吧?那昌河州的冬日长达半年,冬天太冷了,所以没人住啊。”

“以前甚至没有人种地,都是渔猎为生,所以人少地多。”

原来是这样啊。

那么冷的冬天,肯定会冻死人。

“也不对,现在有棉花了,岂不是可以扛过冬天?”

“没错,听说他们还在推广火炕,以及兔毛衣服,都是为了过冬。”

等解释完什么是火炕,兔毛衣服又是怎么回事之后,有人感慨道:“这么说来,要是能去昌河州安家落户,似乎也不错?”

“是啊,如果在咱们这实在活不下去,就去昌河州吧。”

有些人只是说说,但有些人已经行动了。

不怪大家动作快,实在是有些地方遭了灾,家里无房无地的,不如去昌河州闯闯。

至少那里有土地,有容身之所。

再者,那边的知州,还是纪楚纪大人,即便是跟随他,那也是可行的。

如果说之前想去昌河州,那至少说说。

现在则吸引更多人。

原因也在高产的粮食。

他们谁见过一亩地能产五六百斤的麦田?

也就最好最肥沃的土地,才能接近这个数吧?

一时间,在人口极多的豫州,鲁地,江南,中原等地,都流传着一句话。

活不下去,便道到昌河州!

而此时的昌河州,正下着漫天大雪。

九月底的天气,大雪已经覆盖整个地面。

纪楚,纪振,李师爷等人,则在城门口等候。

他们并未穿着官服,而是换了平常的衣物。

因为今日的目的,并非为公务。

而是为家人。

前两天乐薇的信件便先一步到达。

她跟家里人,会在九月三十这天到,不过因为下着雪,不知道具体的时间,让相公不用等。

话是这么说,但岂有不等的道理。

所以上午那会,就派了随从在城门口看情况。

这会下午了,纪楚干脆自己过来。

眼看天马上黑,李纹道:“要不派人再去看看。”

李纹还对未婚妻张灵灵道:“冷不冷,你跟我娘先回家吧,等人到了再说。”

纪振也是这个意思,他同样看向未婚妻,天实在太冷了。

但她们两个都摇摇头:“我们穿的都厚,没事的。”

“是啊,纪大人的娘子要来,还有你爹娘要来,还是等等吧。”

其实不止他们。

因是长途跋涉,加上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跟着的人不少。

由纪楚大哥大嫂带着,他家大儿子跟儿媳也在,这是纪振的亲大哥,二弟的大事,他们还是想来帮忙。

不仅如此,二哥家的大儿子也跟着来了,今年二十五六的年轻人,算是代表二房来操办婚事。

三姐家来的则是她家小女儿,十五六的年纪的,来一趟也没什么。

最后就是乐薇以及自己女儿。

原本照顾的两位嬷嬷已经回京复命,不过还有两个宫女跟着,是睿王妃亲赐,方便照料。

加上车夫马夫,这一队探亲队伍,也算浩浩荡荡。

一共三辆车,十四五个人。

不过除了乐薇跟车夫有行路经验之外,其他人都是头一次跑这么远。

所以这路上多是乐薇拿主意,路上走得并不快,颇有些游山玩水的感觉。

纪楚知道,这既是照顾他们一岁的女儿,不那么劳累,也是照顾兄嫂两人。

再者,也许是被自己去曲夏州时的模样吓到?

不管怎么样,从六月底出发,现在九月底,这路上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快到地方了。

“看!是不是他们!”

随从喊出来之前,纪楚便看到路上的马车,三驾马车缓缓走过来的,里面的车帘却是打开的。

纪楚一眼就看到抱着孩子的乐薇。

“是!是他们!”

李纹跟纪振向车队招手。

尤其是纪振,眼圈直接红了。

自从安建三十年离家,如今漳兴三年,中间甚至还有个年份。

已经足足九年多。

这么久没能伺候爹娘,他心中实在有愧。

而且这么多年没见,还是爹娘来找他。

纪振带着未婚妻快步上前,给爹娘磕了个头。

纪大哥纪大嫂早就哭的不行,赶紧下车扶着孩子们:“好孩子,爹娘知道,不哭,咱们都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