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5页)
旱情最严重,人口也最多的安济府,需要的赈灾粮自然极多。
但朝廷拨款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分到安济府的差不多三十五万两。
这数字看着并不算少,但这里情况最严重,纪楚跟李师爷算过,单这一个安济府,想要把赈灾办好,至少需要二百万两银子。
如此大的缺口,到底要如何补上?
各地官吏以及乡绅们心里都有数。
空出来的这些,基本想让本地士族补全,再加上后续的筹款,应该就差不多了。
但问题是,谁来补上?
安济府的安家跟季家可不愿意。
明摆着要他们掏钱,这谁能高兴?
安济府知府也说过多次了,多少要出一点的,本地大半土地都在你们手中,你们库房里的存粮比衙门还要多。
你们不出,谁来出?
没想到,这事情还没讨论出个结果,纪大人便说,此次赈灾的办公地点就选择安济府。
此为通知,并非商议。
按理说最不高兴的,应该是安济府知府,突然来了个监督你工作的顶头上司,谁会高兴。
但知府其实也还好,最生气的,反而是这安家跟纪家。
大家都不是傻子。
那纪楚也不是傻子。
他选安济府办公,还不是觉得,这安济府问题最大?
钦差在这坐镇,地方上肯定要出不少血。
否则纪楚不就白来了。
如今这位名声在外,谁都能猜到,他过来之后要做什么。
所以安家跟季家不等纪楚开口,先一步让他出点血。
人人都知道,那曲夏州财大气粗,送来不少粮食,一部分留在原化州,还能匀出来一些。
反正都是匀,不如给他们安济府啊!
总数就那么多,朝廷,纪楚多出点。
地方上就能少点。
这种简单的数学题,大家心知肚明。
纪楚跟他们装糊涂,安济府知府反而是个心直口快的,直接让这安老爷安金良闭嘴。
纪楚跟李师爷看着,大约明白,当地衙门跟当地的士族,基本已经撕破脸。
也是,旱情这样严重。
其他地方豪绅都有点动作。
就一个浩州,一个安济府,不仅没有动作,大有对抗的意思。
这些人霸占的财产多,要付出的也必须多,所以很不服气,简直是恶性循环。
甚至到了这一步,这两地豪绅想的,都是要抱住他们的钱财。
谁知道雨什么时候下,谁知道灾什么能过去,现阶段保住自己田地才是真的。
赈灾赈灾,那是只发粮就行的吗?
现在已经四月份,除非老天爷马上下场雨,今年的春耕还能挽回一点点。
那要是不下呢?
到了五月份,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意味着,这场赈济至少要到明年。
这谁扛得住?
反正谁爱救谁救,现在保住自家才是真的。
这也是安济府两家大户,对纪楚敌意很深敌意原因。
他们家族世世代代都在这里,只要扛过这一阵,等到灾情一过,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一时间,安济府知府,当地大户,以及过来的钦差纪楚,三股势力隐隐形成。
知府只觉得倒霉,正好在自己任上出事,不能不管,可管起来伤筋动骨。
大户觉得,这地方就是他们的。
钦差?
钦差则是威逼前者,逼迫后者的。
纪楚看向安济府知府,开口道:“把当地救济情况,人口情况,各县受灾,以及水源地图给我。”
要说这些资料,纪楚明里暗里已经调查得差不多了。
可现在直接要东西,便也是宣战的意思。
尤其是标注了水源的地图。
要这个做什么?
安济府不少水源湖泊,都在安家,季家手中。
难不成是要开放水源?
刚一碰面,当地大户问钦差要粮。
钦差要水源地图。
知府连连叹气,想缓和关系,那是不可能了。
再看纪大人的眼神,是绝不允许他的骑墙的。
这要怎么选?
安济府知府头疼得厉害。
纪楚可不给他这个机会,直接道:“今日傍晚前,送到驿馆里。”
“对了,官府粮仓,以及市面上的粮食库存,都要呈报上来。”
刚说水源,那语气还算隐晦。
现在不仅要官府粮仓,还要市面上的粮食库存。
就差明说,钦差要征调大家的粮食。
而且不是商议,就跟要来安济府办公一样,直接通知。
安金良跟季家老爷肯定不愿意,当即反驳道:“这怎么能行,各家的粮仓,都是自己的东西,就算是皇上来了,也不能强行呈报吧。”
纪楚看着他们,制止想要打圆场的知府,直接开口:“现在是特殊时期,自然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