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5页)

“你们都是平临国的士族,如今平临国有难,你们难道还能袖手旁观?”

既然喜欢用地主思维来思考问题。

那纪楚也可以用强权思维要求你们。

不要觉得自己欺压百姓,那是天经地义。

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地主上头,还有皇权。

难道还真能忤逆过去?

跟平等的人讲平等,跟这些满脑子以权压人的,就要以势压人。

毕竟这些人,最吃这一套。

当然了,待宰羔羊也会束手就擒,安金良继续道:“不是有朝廷拨款,还有曲夏州给您的赈灾粮,只要送到安济府,这里的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李师爷听着生气,他还能忍得住,可跟着他们的纽海直接道:“受灾的地方那样多,难道全都给你们不成?”

“怎么不成,我们安济府人口多,受灾还严重,就应该多分些。”

要说纽海也是经历过许多事的,岐州还是岐国时候,更是经受不少磨难。

但来到平临国内地,跟着纪大人办差,才知道欺负百姓的官员这样多,而且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眼看要吵起来,纪楚制止双方,并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该交的交上来即可。”

此话说得冷硬,也不是纪楚的风格,只听他继续道:“安济府灾情最为严重,听说有些佃户已经吃不起饭了,再这样下去,绝对会出大乱子。”

大乱子。

还能是什么。

起兵造反呗。

纪楚没来之前,他们是怕的。

可这里有他在,很多百姓相信他,信任他,已经歇了闹事的想法,乖乖等着救济呢。

还有附近的守备军,纪楚跟军中关系一直不错,只要他开口,守备军指挥使必然出兵镇压。

所以纪楚来了之后,安老爷季老爷更加放心。

不管怎么闹,都不会闹得太厉害。

李师爷看着他们,心里却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件事。

差不多七八年前。

面对沾桥县附近的匪贼,那些大户也是这样想。

一边觉得纪大人太过强势,一边想靠着纪大人的能力躲避匪贼。

最后的结果。

便是大户们家破人亡。

可惜曲夏州离这里太远,而沾桥县的事,很多人更不清楚。

这么多年来,纪大人可是从未改变过。

安家也好,季家也好,都把纪楚想得太简单了。

双方不欢而散。

当地大户回去再次讨论,想着下一步的对策。

知府则跟着纪大人前去驿馆休息。

这安济府知府还有话要说,无非是不要闹得太僵,都是同僚。

还有那两家人的身份如何如何,又有几个做官的族人等等。

纪楚听他说完,把手里文书也看完了,淡淡道:“王知府这样做,可有成效?”

一句话,让王知府无比尴尬。

成效?

自然没有成效。

有的话,钦差的办公地点,就不会设在安济府了。

这话着实不算好听,明显是在讲,若你那一套有用,我还用得着来?

再说狠一点。

那就是,这一套有用,你怎么没成,还来教钦差。

“不想得罪人,肯定是不行的。”

可得罪人了,以后如何办。

你纪楚能力强,有功绩在身,跟不少官员关系很好,动辄就有人送来百万两的粮食。

再者还有皇上的信任。

我们这种普通官员不行啊。

王知府想说什么,最后又闭嘴了。

“本官知道,你不是不想做,只是碍于家里的情况。”

纪楚此话一出,让王知府都愣住了。

钦差来之前,已经把他家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吗?!

说起来,也跟王知府的亲戚有关,总之盘根错节的,拿住了他家侄子的错处。

那安金良以此来要挟他。

朝廷对贪腐查得严,他侄子要是出问题,最少也要被流放。

到时候王家内里,肯定会觉得是他没疏通关系,甚至也会连累到他。

多番周旋,王知府就算有天大的心气,也被磨没了。

都说安济府跟宣新府情况很像。

宣新府的人,都能把薛明成折磨成那样,何况王知府。

像薛明成的话,自己想开了就好,以他的聪明才干不需要多讲。

王知府跟如今浩洲知州杜大人一样,则要有人给他们保证。

说着,纪楚抬抬手,让无关的人都退下。

驿馆书房内,只剩下他跟王知府的心腹。

纪楚继续道:“王大人以为当今圣上是什么样的人。”

王大人心里道,虽说皇上并非先皇定下的接班人,可自登基五年来,做得确实可圈可点。

放在早些时候,他这种人脉根基不行,如今五十六岁,做到知州便是顶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