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各方反应与《泥点子》宣传(第3/6页)

敢把这样的电影带去日本展览,《故梦》整个制作组都值得一个大拇指。

为国争光的余寻光更是得好好款待。

沈众康大手一挥,说:“从今儿个开始,每餐必须给你安排上三菜一汤。”

沈老板觉得好电影应该得到支持,他现在已经生出到时候请人去电影院里包场的想法。

当天晚上,余寻光又参加了《密信》剧组给他办的庆功宴。有人问,余寻光凭《故梦》拿了影帝跟《密信》有什么关系?有宣传关系啊!以后宣传《密信》就能说三大影帝同台飙戏,多大的噱头。

这一回,《密信》的制片人来了不少,叶兴瑜和易崇的挡酒不再有用,余寻光和恭喜他的剧组同事喝,和特意赶来为他祝福的投资人喝,每次喝的量虽然不多,但综合起来还是会在事后让他的身体难受一会儿。

不能不喝,不喝就是成名了不给面。

不能不喝,不喝就是拿了个影帝就翘尾巴。

成年人的世界规则以缓慢的速度落在余寻光的身上。

他能理解,能适应,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以后再没有人把他当成新人和小孩看待了,他得自己学会给自己遮风挡雨。

他要成长为大树,而不是依托于人的藤蔓。

余寻光从此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

毕竟是正在开机的剧组,再怎么闹,这一场也算顶天了。将杂事摒开,余寻光在第二天的拍摄中重新抱住锅铲,去拥抱冯知平。

冯知平慷慨地接纳了他。

三、四天的光阴而已,他并没有落下多少节奏,只是一个上午,余寻光就重新进入了状态。

正好,剧情里的冯知平也在成长。他仍旧坚持,仍旧记挂着他的锅铲和战友,但他却随着剧情逐渐开朗,有了很好的变化。

余寻光把这种变化表演得既细腻又丝滑。

他的这种回落速度令人侧目。

胡继周跟雷纬明私底下说:“我以为他至少会显摆一两天。”

结果人家提都没有提自己拿奖,以及见了多少“世面”的事儿。

他感慨:“这个年轻人,是真的闷得住。”

雷纬明若有所思,“要不怎么就人家能出头呢?”

光是从李传英的团队愿意回头和他合作三次,就足够以小见大了。

现在的娱乐圈说是大浪淘沙也不为过。一个人爆红可能是凭运气,但接下来的长红就只能凭实力了。

余寻光显然是一个有实力,又有人品的年轻演员。

11月上旬,余寻光再次请了一天假,跟随着叶兴瑜进入京市二环某建筑开会。

当天下午5点,会议结束,他并没有直接回宁川,而是前往了另一处影院。

电影《泥点子》在京市举办的路演邀请他观影。

说起《泥点子》这部电影也是命途多舛。导演李中桓当初能拍完《泥点子》,除了自己倾家荡产凑资金之外,还曾经获得了一笔来自同舟工作室的天使投资。

去年参加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回来之后,《泥点子》的高质量和高口碑让同舟工作室信心大增,他们憋着劲儿,又带着电影申报了今年的沪市电影节。

不负众望,《泥点子》在今年的沪市电影节上成功拿到了最佳影片奖。

同舟工作室以前只是一家制作小成本网剧的公司,无意间投资的《泥点子》的成功是他们的运气,也是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机会。能够拿到大奖,就代表着电影上映有了宣传的噱头。趁着大流量余寻光主演的电视剧《金满桐庐村》热播,同舟工作室也将同为农村题材《泥点子》在暑期档投入院线。

结果电影上映一个星期,票房连一百万都不到。

同舟工作室以为是档期问题,赶紧联系影院将电影下映,历经周转,又在今年10月底重新开画。

没想到这次得到的成绩更加惨烈。

好片不卖座,或许是这个圈子里最可悲的事情。

没有宣传点,凭你是今年的最佳影片又能怎样?

电影已经下映一次了,再次下映可能就不会有第三次上映的机会了。《泥点子》的制片人乔曼实在是没有办法,她为了赚取电影宣传噱头,甚至不惜在首映礼上对媒体下跪,可效果微乎其微。

没有热度,守不住排片,网上少量的“自来水”引不起量变,水军们为了口碑哪怕是给再多钱也不肯接他们的单子……

乔曼实在没办法,甚至把同为演员的弟弟搬了出来。

可乔觉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

正当焦头烂额无可奈何之下,乔觉提出了一个建议。

“要不,我们找余寻光帮忙宣传一下?”

“你跟人家有交情?”这事儿乔曼想都不敢想,“你不会要求章晔吧?他那人有原则,他绝对不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