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密信》:百姓长乐,国泰家安(第4/5页)

“逃兵,你睡着了吗……”

“败兵,谢谢你的发声,原来你还没死。”

“你死了我都不会死。”

二人斗着嘴,最后老罗体力不支,脑袋往旁边一栽,一头撞在他的下巴上。

曾在常当时痛得灵魂飞天。

他一定是飞天了,不然他怎么会看见不公平的老天被锅盖盖住了。

精神恍惚的曾在常一个激灵,他终于反应过来罩在他头顶的是什么东西。

“锅铲?”

随着他破音的声音,锅铲在镜头前露出真身,移开后,大家看到了余寻光懵懂的脸。

冯知平看看曾在常,又看看老罗,先蹲下来喂他们喝了些水,然后举着一人高的锅铲,挖。

杜栀子看到这里已经看明白,曾在常和老罗的生机就在冯知平身上——因为在开场时,他带骷髅回去那里的脚印,是从沙漠走向草地的。

冯知平应该拥有一片绿洲!

果不其然,在被三位主角的互动逗得欢声笑语时,观众们也看到冯知平将这二位生还者带去了他的绿洲。

之后,是冯知平战友的骨头露出,以及一些配有字幕介绍的回闪。

失败的战争,还死了那么多人,观众们的情绪又低落下来。

没两分钟,又被活宝主演们逗乐。

没办法,冯知平说起话来的节奏和表情,太搞笑了。

剪辑师将众人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间。

曾在常想去寻找军队,继续加入战争;老罗被迫要把身上的“军机密信”送出去;冯知平想要带着战友们的尸身走出这片黄沙。三个拥有不同理由却有同样目的的人,整好行囊,带好冯知平提供的水和食物,一起踏上了寻找出路的道路。

路上,言语中的各种包袱不断,逗起了阵阵笑声。

到了一座荒城,遇到休息的突厥兵,更搞笑的来了。

冯知平拖着骷髅躲避突厥兵的追杀,那群人叽哩哇啦说了一堆,冯知平或许是听懂了,突然发怒,丢下骷髅,举起锅铲回身打了回去。

刚才被他宝贝得不行的骷髅因为他的放手,差点散架。

老罗都看呆了。

“结巴,你疯了?你不心疼兄弟了?”

冯知平气得眼睛都红了,他一边揍人,一边看着老罗,一个字一个字的说。

“他……”

“他怎么了?”

“不……”

“他不会介意?”

“是……”

“他不是,哦,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我……”

“到这我就听不懂了啊结巴!”

老罗仰天长啸。

结巴更是委屈,他拿着锅铲匡匡砸着突厥兵的脑袋,都要哭了。

他脸憋得通红,终于张着嘴大喊:“突厥!”

老罗一拍大腿,秒懂,“你这兄弟其实是突厥人啊!”

冯知平悲愤的点头,他身边遭受重击的突厥兵终于昏了过去。

电影的配乐停了,只有风沙的“呜呜”声。

以及冯知平的“呜呜”声。

影院里的观众都要笑傻了。

太可怜了小结巴,把敌人当成战友背了一路。

老罗走过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地上的骷髅,叹气,“真是突厥人。我估计啊,刚才那两个突厥兵追他,是认出骨头来了。”

冯知平背过身去,不愿面对。

这是仇人。

老罗现在反而宽容了,“死者为大。”

他拍了拍骷髅,又拍了拍冯知平的锅铲,“等脱困了,把他就地埋了吧。”

冯知平不搭理,他拿着自己的锅铲,找曾在常去了。

三个人手里没什么凶器,到最后也只是把小队突厥兵活捉。他们之中,冯知平懂一点突厥话,曾在常也懂。询问过后,他们发现这支突厥小队也是溃兵。

战争在没有他们参与的时候,突然就要结束了。

曾在常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如果他没有立下军功,那么他来西北的意义在哪里?

他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妻子?

在曾在常迷茫,冯知平无措的时候,老罗当起了家。

“我们不杀俘!”

他做主把这群突厥人放了。

离开时,突厥人朝他们下跪,叩拜。

黄沙中,生命难以存活,他们没必要在战后当刽子手。

配乐响起,天神在哀鸣。冯知平看着他们走远,说:“他们,也,也是,平民。”

老罗抬头,长吁了一口气。

三人继续往前走。

在继续经历了一些情节,贡献了笑料,升华了主题之后,三位主角终于找到了唐军的部队。

可他们却被当成逃兵关了起来。

后来是凭借曾在常的两面旗帜,老罗的密信,冯知平收集的战友们的名字,让他们得到了一个面见将军的机会。

虽说现在打了胜仗,但是之前的败仗也是真正发生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