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密信》:百姓长乐,国泰家安(第2/5页)

《密信》的电影票也未采用常规形式,院线特意在机器里设置了新程序,观众在打印时,可以选择三个主角的漫画形象。

好了,现在连电影票都有收藏价值了。

片方用了如此之多的巧思,不说别的,当天观看凌晨档点映的观众和媒体是能够感受到片方满满的诚意的。

清晨,《密信》的电影还未在全国各地铺开,各大网络平台就已经注入好评。

“画面宏大精良的一部公路片,虽说有上价值观的桥段,但点到为止,与故事背景融合,并不生硬突兀。最后的一个长镜头拍得热闹温馨,事后想起来竟然热血沸腾。”

“三个演技派同台飙戏,产生的化学效果不是1+1+1,而是3*3*3。老中青三代全无短板,余寻光的表现异常亮眼,第一次发现他有演喜剧的天赋。”

“听说明年的贺岁片有在接触余寻光,只能说导演和制片方多加油。个人对公路片不太感兴趣,但这部电影还好。胡继周的川省方言是亮点,余寻光的角色设定很有意思,本来前面都困了,后来是两个人的互动让我忍着睡意看完了全程。”

“让余寻光演结巴的那个编剧简直是个天才!冯知平的人设挺无聊的,是余寻光的加入才有了不错的化学反应,小结巴又好笑又可爱,萌得我原地当妈。”

“谁敢信啊,我看到最后才发现这部我以为的公路喜剧片的内核,居然是反战!”

“立意非常优秀的片子,内核与剧情并存,严肃与搞笑分配合理,值得一看。”

“余寻光的演技似乎又往前更近一步了,总感觉冯知平比黎耀川演得好,不行,又想回去再看一遍《故梦》了。”

“三个演员配合默契,三个角色缺一不可,这是一部演员成就电影的案例。”

“余寻光顶着一张帅哥脸,莫名适合演那种质朴,坚韧,平凡的角色,《密信》中的冯知平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还有很多夸奖的言论,无一例外皆是好评。

资方请来的水军适当流入评论区,诱导这些好评发酵,吸引那些还在犹豫、观望口碑的观众们。

暑期档虽然有两个多月,但厮杀起来一点儿不比春节档轻松。今年的暑期档一共有97部电影上映,这种大基数代表了电影行业繁荣的同时,也象征着各大投资商制片方之间的腥风血雨。

杜栀子的路演票是首映当天的下午3点10分场,电影一共120分钟,她在5点10分就能见到余寻光。

兴奋的心情根本压抑不住。杜栀子提前40分钟来到目的影院,她以为她来得算早,没想到当时的影院大厅里已经聚了一大半的人。

有个男生还举着一件未拆封的文化衫在吆喝,“抽到曾在常的文化衫了,有没有换冯知平的?”

根本没人理他。

余寻光的角色向来热门紧俏,粉丝基数又大,谁跟他换呐。

杜栀子只感慨,自从余寻光说过自己没怎么见过男粉之后,这群小伙子也是大胆起来了。

她摁着扑腾扑腾的小心脏去取钱,拿到漫画版冯知平电影票根之后,爱不释手。

电影票上,画着小冯拖着一个骷髅架狂奔的侧面形象。他高举着锅铲,面部表情被一个逗号框放大,里面是孩子被吓哭的脸,还有张得太大露出扁桃体的嘴。

太可爱了。

取完票,杜栀子再去抽奖。有点可惜,没中。

后期估计也收不到。

粉上一个路人盘极大的演员,就是痛并快乐着。

没关系,她可以自制。杜栀子并不太遗憾,她有着自己的一套追星花钱法则。

等待时间,人来人往。可能是人太多了,往常只提前五分钟进场的影院让观众们提前了十分钟入内。

杜栀子排队入场后,看到好几个阿姨拖着大垃圾袋在往外走。

她刚才注意了影院的排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是《密信》首映,影院给这部电影的排片多到了离谱的半小时一场。

来来往往的观众口中也大多在讨论《密信》。

整个影院井然有序的运转着,经常是刚进去一波观众没多久,就有另一波人出来。

杜栀子今天抢到了第三排的票,跟其他的票比起来,价格不算贵。她满怀激动,一进影厅就注意着屏幕下的空间,那是余寻光待会儿会站的地方。入座后,看向四方,连后来银幕上播的广告都十分顺眼。

就是四周有些吵。

“待会儿团队在现场会待多久?”

“20-30分钟吧。”

“会随机抽取提问吗?”

“坐前面被抽中的几率比较大吧。”

“我看网上说一定要积极举手,要踊跃参与。”

“不是,我上课举手都不主动的人,要我主动?余寻光多大面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