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天才算法》沈竞先(第3/5页)

原来沈竞先读书时也是有名的天才儿童,只不过他家里条件困难,险些中途辍学。后来是在政府和一位老师的扶持下,他才过上了有床睡,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的日子。

十年前,正是沈竞先读高二那年,也有一场国际奥数比赛,那时沈竞先因为叛逆,没去参加。当年那场比赛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队的比赛成绩并不好,后来带大沈竞先的老师因病去世,那场没有拿到名次的比赛便成了老师的终生遗憾。

“我啊,估计沈老师是为了完成他那位老师的遗愿,才卯足了劲儿想带着学生在这次的比赛里闯出名堂。”

知道沈竞先有这等经历和能耐,樊可瞬间什么脾气也没有了。

她甚至安慰自己:有能力的人都是有脾气的。话里被刺两句算什么?说不定沈老师就是这种风格呢。

为了让儿子吴义龙进沈竞先的奥数班,樊可开始送礼,堵门,使出了浑身解数。沈竞先被她烦得无可奈何,又不能报警,只能松口,答应给吴义龙一个机会。

那是一张卷子。

吴义龙当着他的面做完之后,沈竞先什么也没说,总归是在樊可的注视下,将孩子收下了。

《天才算法》的故事脉络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一部以数学竞赛为主题的奋斗剧。整部戏的关键词可以提炼为:少年、热血、竞技、梦想。

背负先辈心愿的沈竞先带着学生们从市比赛走向省比赛,从省比赛走向全国比赛,最后再出国拿到冠军。他们途中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在克服重重困难的同时,师与生之间的情感也在此间发酵。最后,学生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

根据编剧的设定,沈竞先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具体该如何打扮,读过二十来年书的潘泽永不要太熟悉。

“看我把你打造成一个表里如一的书呆子。”

改造第一步:先把余寻光的细框眼镜换成黑框粗边的,遮住他过于漂亮的眼睛。

余寻光如今正处于为角色注入灵魂的阶段,潘泽永就让他摆出这副样子去试衣服。

改造第二步:挑选大一号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

潘泽永带余寻光去了一家普通又平价的商场。

从货架上取下一块红黑格子的衬衫,余寻光说:“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华清大学。”

潘泽永笑,“长见识去了?”

“对。”

余寻光还去听了几堂数学系的课。

“能听懂吗?”

“大一的课程,差不多。”

这回系统为《天才算法》剧本定下的评分是[S-]。沈竞先是一个数学天才,虽然性格孤僻,执拗,但是送给余寻光的三个技能都很好。除了高等数学(进阶)和逻辑思维(强化)两个专业技能外,还爆了一个金色技能:对真理的追求。

为了找感觉,余寻光后来去埋头刷过一些奥数竞赛题。将知识点全部吸收后,听懂老师讲课还是不成问题的。

既然说到这上面了,余寻光还曲起手指,做了一个拿东西的姿势,“你看。”

潘泽永秒懂,“粉笔?”

“对,我以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捏粉笔的。”说完,余寻光又换了一个握笔的姿势,“在大学里,我还去采访了一位学神,学了他的拿笔姿势和画符号的习惯。”

“还有吗?”

改造第三步:拥有各式帆布鞋。

余寻光换上一双经典款的帆布鞋,手里像拿着什么东西往前走了一个来回。

潘泽永坐在换鞋凳上,微微仰头看着余寻光,他的眼睛里是完全掩饰不了的欣赏和笑意。

刚才问题的答案这不就来了?

“你还学了人家的走路姿势。”

“嗯。”

要把角色演成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并不容易,需要注意更多的表演细节。修改走路的姿势,能够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余寻光很仔细地向潘泽永介绍自己的技能,“是我当初演《群鸦风暴》时开的头。”

阎培熙起头,江瑞安融会贯通。莫说邯郸学步,所有的一切都是余寻光花费时间和心力做出的努力。

他一直在把自己的天分燃烧在有用的地方。

出去逛了一趟商场,又被狗仔拍了一遍,仍旧是上次那个偷拍团队。

他们好像和余寻光杠上了。

易崇发现之后,冷笑,“就让他们拍吧,多跟几次他们就明白了。”

上回是情况特殊,这之后哪能再给机会让他们吃到甜头?

反正余寻光要进组了,多拍点,当作宣传。

2月13号,《天才算法》剧组开始组织定妆、剧本围读等前期工作。

《天才算法》剧组的幕后成员,包括灯光、摄像都是李恕坤自己的班底。大概是为了给潘泽永还原真实剧组的困难,那些通情达理的“叔伯”们在工作时突然变成了不讲道理的无赖。潘泽永不迁怒,不怪罪,只说自己还是跟师父交流少了,所以对他的朋友们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