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芙蓉奖与《大梦三千》(第3/5页)

“芙蓉奖要给自己打造含金量,那我以后也不会给你眼神,你就自己玩去吧。”

“我笑了。三年,以娱乐圈这个发展,一个演员从出名到塌房都不要三年。”

“芙蓉奖看不起流量哦,周知。”

“Yue,是看不起流量,还是看不起年轻演员?”

“抱走我哥,还芙蓉奖独美。”

芙蓉奖之后,余寻光虽然有些难过,但不至于上头。

叶兴瑜倒是被气得不行,“这群人什么意思?”

几年前的金凤奖她没拿到,她到现在还在耿耿于怀。现在余寻光跟她有了同样的经历,心情不要太好代入。

余寻光安慰她,“没事的,姐。大不了,以后咱们不申请芙蓉奖了。”

他拿的奖多得很,他以后会拿更多的奖,又不差这一座。

要是他一辈子不申请芙蓉奖,到时候看是谁会比较急。

叶兴瑜愣了一下,她又觉得,余寻光跟她是真的像啊。

当初她就是被金凤奖伤了心,所以懒得再冲奖。繁重的工作也压得她分身乏术,出于长远考虑,她在赌气中,直接放弃了做演员。

“不行。”她可以赌气,余寻光还年轻,他不行。

而且等她闲下来,她想拍还是能拍的,那些即时的荣誉却不行。

叶兴瑜就芙蓉奖的问题,又跟余寻光好好沟通了一番。

余寻光的朋友们也觉得他委屈,排着队安慰他,天天喊他出来玩。

他在王文质家里帮忙带了几天孩子,小孩子的可爱与哭闹能扎破一切坏情绪。他还出门跟张第源去过一次电玩城抓娃娃,和宁川的手感不一样,余寻光那一天花了100来个币,只夹到了一个造型很丑陋的,巴掌大的大嘴鱼。

还是蓝色的。

余寻光也不嫌弃,开心地挂到了自己的包上。

忙碌了一天的钓鱼佬在回家之前钓到了一条“鲫鱼”,哪怕再小,也是收获,也不能算他空军。

晚上,余寻光还被文简、廖源喊出来约过饭。

武晨远正排着舞台剧呢,听说这回事,也出来跟他聚了一回。

这小伙子气得在饭桌上大骂。

他这几年看了更多的书,有了更多的想法,也开始变得愤世嫉俗。他从这件事上,甚至看出了圈内体制的问题。

“师兄,我觉得有些网友没说错,对比金凤奖的年轻化、金晷奖的制度化,芙蓉奖无论是评奖机制还是评奖成员都太过时了。那群老得掉牙的评委,他们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被各种权力滋养了一辈子,他们根本不想放权,所以他们是出于本能的对年轻人有意见!”

余寻光觉得,这句话还挺有道理。

《官运》的官场就是这样的。

不知道朱孟是否为了讽刺现实,都架空星际了,那些高官掌权者还一概都是四、五十岁往上。剧里也有三十左右的科长呀,但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样的科长能没背景?

戏剧反映了现实,拍摄时这份现实就落在了演员身上。

算上整个《官运》剧组,余寻光都是演员团队里最年轻的,就这,他饰演的角色还是35岁呢。

武晨远有了思想,不再拘泥于眼前的个人,余寻光便能跟他聊更多。

余寻光告诉他,自己和凌爽开了一家公司。

如今武晨远听到凌爽的名字,已经能不做反应,“我觉得挺好的,真的,因为我以后也是这么打算的。”

武晨远毫不避讳地说:“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们可能没办法适应别人的规则,只能去创造自己的规则。演艺圈的话语权都掌握在一群老王八蛋手里,我才不要为了出头,去向他们低头。谁知道他们的想法有多恶心?他们把控着资源,但是他们掌握不了观众的喜好。其实我现在觉得演艺圈算是一个很好出头的行业了,只要好好打磨作品,不愁没有机会。”

余寻光听他说着话,眼神柔和。

武晨远没以前那么浮躁,更加沉得住气了。

说起自己快速成长的原因,武晨远开始撒娇,“师兄,你是不知道,我排一出舞台剧,又是编剧,又是导演,又是演员,可累了。”

余寻光打趣他,“所以你也学会了骂人?”

武晨远点头,“骂,怎么不骂?哪怕是同学,也有说不听,非得听到你骂了才老实的时候。”

余寻光能够理解。他遇到过的所有导演里,没一个没在片场发过脾气的。

这不得不又说到他不在京市的那群朋友身上。

李传英、郭嘉予、廖敬春三人都发信息关心过他,潘泽永打电话来说:“我跟老师在一块,你有什么不爽跟咱爷俩说,我们帮你骂。”

陶庆国没说什么,只是从三合村寄来了一些特产。

这一波接一波的,反倒是让余寻光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