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唐牡丹园(第2/5页)

等菜全部上桌,汤在锅里闷着,两人坐到一起。

戴亮取出杜鹃从酒店里给他攒出来的酒,问:“喝一口?”

余寻光知道,这是助兴,戴亮也不是不遵守交规的人,欣然同意。

饭吃了没一会儿,外面下起雨来。

戴亮租的出租屋在小山坡上,借着地形优势,能清楚的看到原处的山景、城景。

两个人蹲在小桌前喝酒,吃菜。望着雨幕,都没有出声。

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又美好。

等到余寻光回来,他还能感受到另一座山城的那份潮湿。

感谢山城,让他遇见了小岳、小申,还有戴亮和杜鹃。

《飞驰救援》是余寻光第一个没有回去过年的剧组,但好在,赶在元宵节之前剧组顺利杀青。余寻光拍摄期间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去参加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排练小品。

趁着去年《官运》的热度,在这个小品里,萧如娜、谷四民饰演领导,余寻光饰演秘书,王文质饰演记者,四个人演出来了一场关于送礼的官场异象。

小品《送礼》,也成为了今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

不仅是春晚,刚从剧组出来,余寻光又去参加了元宵喜乐会的录制。等这一切都忙完后,他才有时间喝文简的拜年茶,顺便带着文简去见退了休的李恕坤和如今已经在家养老的廖敬春。

对于余寻光收的这个徒弟,两位老师可比圈里那些只会指点的学者开明多了。他们看得出来文简确实想学,考校了她的功课后,廖敬春给了文简同学一个舞台剧排练的任务。

“《红高粱》,看过没有?”

“看过。”

“徽州文艺团今年要排这部戏,你去试试,看能不能选上。”

文简顿时只觉得压力山大。

廖敬春说是试试,其实肯定是要求她选上,不能丢余寻光的人的意思。

文简下意识的看向老师,救救。

谁懂啊,余寻光哪怕只比她大两岁,有时候也异常的可靠。

余寻光刚好想接触一下舞台剧,便帮文简点了头。

到时候和她一起去就是。

见完前辈,余寻光把廖敬春递过来的,改编过的剧本给文简简单梳理后,布置好作业就让她自己去忙去了。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全线崩盘,连临时抬上来的几部灵异恐怖片也因为讲不清楚故事被观众们一致恶评,再加上制作方自我感觉良好,明里暗里内涵观众们不懂欣赏,将这种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矛盾者扩大化,整个春节档的网络环境可以说热闹极了。

若是能摆开场地,观众们大概可以跟影视创作者们大战三百个回合。

一句“拍的什么垃圾玩意儿”就能够K.O一群导演制作人。

当人们开始讲真话时,杀伤力是很大的。

那些作品余寻光趁着回沙市跟父母团聚的闲时也去看了,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概是被压抑太久了,灵异恐怖片的创作团体集体兴奋,卯足了劲加了一堆元素,将好好的一部电影一口气撑了个虚胖。在此新春佳节,端上打扮得肥头大耳的作品,让看客们倒足了胃口。

怪不得被骂呢。

赶在春节的尾巴,从沙市返京的途中,余寻光又去了一趟三合村。

去年秋天小陶哥就在群里说过,三合村的「大唐牡丹园」已经全部规整好,今年就可以接待游客了。这回过来,余寻光再一次去看了一下成规模的种植园,望着那一片片被保护得很好的牡丹苗,心里感慨万千。

养花育苗都需四五年,何况是树,何况是人?

这些牡丹是三合村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翁想想当时拨给三合村的投资,除了修路,盖房,剩余的资金全被投在这片牡丹园上了。前两年,因为《金满桐庐村》的热度,三合村也接待过一阵子游客。但那时村里能看的风景不多,作为旅游景点可玩性也不强,游客们来了之后也只是为了电视剧打卡,没有后续的回头率和推广率,难以长久发展。

陶庆国听取余寻光的建议,在村里大片的闲置土地上春天培育牡丹,秋天培育五彩菊花。几年下来,终于攻克各种难题。现在这些花儿在三合村生了根,也是时候该取效益了。

关注这座村庄发展的人当然还有在这里“移栽”过的凌爽。他的意思是,在今年牡丹花期到来之时,灵鹿过来拍个宣传片,就让余寻光和翁想想一起,用桐庐村的设定,还让王宗伦来掌镜。

国人喜欢情怀,又爱凑热闹,凭余寻光的热度和路人缘,到时候这个组合一出,吸引来的游客肯定能够补回三合村村委在牡丹种植园的投入。

三合村属豫省,到时候还可以用“大唐牡丹园”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