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辰起时》前言

7月正是各处暑气熏人之时, 余寻光从吉省出来,一入京,就被滚滚热浪灼得喉咙发干, 不得不当场喝了大半壶水。

他这边刚杀青, 张第源那里也刚杀青,碰得巧的俩人晚上约了个宵夜,第二天一起去车行看车。

接下里的半年里余寻光会很忙,戴亮想要的那款车怎么着也得先安排上,哪怕放车库里落灰也好。

有张第源这个专家帮忙联系人脉, 车马上挑选好, 有需要另外组装的配件,都有他帮忙联系。

“反正先送到我那儿去, 弄好了我知会你一声。”

张第源也是个好玩车的人,朋友难得有新兴趣, 还这么和他胃口,张第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到时候一起去开车兜风,多妙哇。

解决了这么个事儿,余寻光又去徽州观看了《红高粱》的排练。经过三个多月的磨砺,文简的表现是越来越拿得出手了。知道这是她自己想要的,余寻光看在眼里,十分为她高兴。

没在徽州呆两天, 回来他又跟潘泽永一起约着去看了李恕坤,晚上还在老师家里吃了超大超甜的西瓜。

月夜,天朗气清,星空迷人。

余寻光和潘泽永在小区里散步消食的时候,说起了《辰起时》的拍摄。

《邻里之间》用到了那么多导演、摄像,其中到底谁有真本事, 不用市场测验,一干有经验的演员都能进行分辨,剧组拍摄期间就剃掉了一些人。剩下一些人就要等到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好且播出后,再让观众们打最后一轮分,一轮定生死。

央视的饭可没那么好吃。

年轻的导演还需要等待,参加过《贞观长安》拍摄的潘泽永和在《官运》里有亮眼镜头的张庆鹤却无须多候。张庆鹤4月刚结束完《红英花序》的拍摄,《辰起时》的项目就被央视递了过来。张庆鹤受宠若惊,晚上就把这件事跟正在拍摄《邻里之间》的余寻光说了。余寻光说出恭喜的同时,潘泽永那里也传来了相同的消息。

《辰起时》这回一共有两位导演,又都是余寻光的熟人。

“我和张导已经把分镜头制作好,拿去给制片过目了。”三个月里,可以做很多事。

潘泽永很谦虚,没有什么年轻人的狂放。他实话实说:“不管怎么样,张导的年纪和从业经验都大于我,老师的意见也是如此,让我多尊重一下人家。”

余寻光帮张庆鹤说话,同时也宽慰潘泽永,“张导性格很好,是特别好说话的人,他本身是不在意谁排一导,谁论二导的。”

“话是这么说,但咱们年轻人,不能不懂事嘛,”潘泽永悄声说:“咱们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他今年才36,正年轻,等着有为,一点儿也不急。

潘泽永看得清楚,等拍完《辰起时》,有了名声的他估计就能有底气自己去闯天下了。

余寻光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得笑。

潘泽永又小声哄他:“等哥哥有能力了,再把你请进剧组。”

余寻光觉得他生分,“你现在有合适的本子,我也愿意来。”

不论是出于风格,还是人情,他都愿意跟他一起拍戏。

跟余寻光说话,就是舒服。潘泽永幸福地眯起了眼,嘴上却拒绝,“那不行,我不能亏待你。”

余寻光想,潘泽永是个很有自尊的人,于是便没有再说。

潘泽永同他继续说起了《辰起时》,“前段时间我和张导去开会的时候,会上几位领导建议说,最好实景拍摄。”

余寻光明白,领导只要开口,说是建议,其实是板上钉钉,“那吊威亚之类的岂不是很困难?”

潘泽永半点儿不急,“黄制片给我们安排了成熟的动作团队,说起来你也认识。”

“谁?”

“刘兆导演。”

一听名字,余寻光心里有数了。

刘兆当初就给李恕坤拍的《凤凰于飞》里做过动作执导,后来在《群鸦风暴》里担任C组导演,再后来又打入了国产古装剧内部,一身本事可以说深得市场检验,技术是完全过硬的。

“老师说下个月带着我和张庆鹤导演,请他一起吃个饭。”

毕竟之前合作过,由李恕坤从中撮合,能好上不少。

余寻光便问:“要不要我来?”

潘泽永笑得有些狡猾,“你有时间的话,当然好了。”

余寻光听出言外之意,没好气地道:“师兄,你怎么也学会了拐弯抹角。”

潘泽永举起手装无辜,“我可没坏心,是老师的意思。他说,港城出身的导演名声摆在那儿,我和张庆鹤要是不伺候好了,哪怕是央视的剧组他也敢跟我们耍心眼,而你跟他们有交情,他们认你的面子。”

余寻光撇嘴,不以为然,“刘导才不是那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