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各位带上梦境邀请函,跟我走(第2/5页)
胡羞参加的第一场有关心理重建的论坛,参加人数比她想象的要多。
沈知珉之前提起过,上海无论是什么活动,参与度和互动都会比其他城市好,所以回国选择来上海发展。
没有同传箱可以钻,这次她需要交互传译。坐在位置上等待活动开始,沈知珉坐在主持位,裴轸就坐在他旁边作为病例讲解,两个人没有说话,只各自做准备。
因为是志愿者活动,在看资料时看着整形修复前和修复后照片,她已经生出深深的伤感和怜悯心。
这些患者和家属在这期间承受的议论和驱逐,比她想象得要多;
而些许的鼓励都来自同一病房的病友和网络上的年轻人——
前者同在病痛的低谷里,相互支撑约等于为自己鼓气;
后者的恻隐和善良也令人意外,本以为冷漠地活着,却对陌生人送出了祝福和援助,光是想到这儿她就觉得,这个活动自己参与下去,有点义不容辞的意思。
沈知珉还在为观众介绍:“今天的几位病例都十分特殊。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个天生面中缺陷的女孩,两个月前找到医院,想要进行面部修复。
她带了两万元现金,是十二岁去厂里打工攒出来的。医学上看,她是一个没有鼻中隔鼻小柱的患者,整个修复非常难,手术不止一次。
但她意愿非常强烈,十几年被嘲笑和歧视让她太自卑了。
经历了四次手术,我们使用了肋骨埋入头皮,一点点进行修复重建……”
一整段裴轸都没有停下来,突然意识到自己说的太长了。
胡羞微笑着翻译下去,没有一句出错——长短翻译是她的强项,最长记录是7分钟。
她突然有些感谢这样的环境,比起在家复习,这种强度的翻译是最好的训练。
尤其坐在面对观众背对大屏幕的位置,她在公众面前露面,腰背挺直满怀自信,换来的是真挚的眼神和有深度的思考,比任何一场都耀眼。
比在同传箱中快乐得多。
活动结束,沈知珉站起身致谢,特别指向了她:“感谢本场的传译嘉宾胡羞老师。”
她站起身鞠了一躬,擡起头时看到了不远处微笑着的裴轸。
活动结束咨询还没有结束。几位年轻的医生被围着回答问题,胡羞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沈知珉从人群中挤出来:“胡老师,今天谢谢你。能做志愿者帮我们和国外连线,我们的活动会得到更多支持的。”
他说起话来有一种外语的翻译腔:“如果可以,能不能拜托你以后经常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当然……”虽然没有费用,诚意也足够让她答应。
沈知珉突然开口问:“你现在专职做口译?”
“嗯。也在准备考试。”
“真厉害啊……”
“啊?”
“能在这个年纪这么稳。”沈知珉没忍住抽了根烟:“我比你大这么多,焦虑大概是你的十倍。”
胡羞心想,大概做翻译看起来很像定海神针。职业带给性格的影响真的很大,做广告时每天被客户challenge,几十个字的文案要改几稿不说,还要被质疑人品、能力、阅读量、激素水平……
做翻译,至少经过魔鬼训练之后,从耳朵进来的东西都是确定的。
她也很骄傲自己能够成为个资深的口译员。
“你出现的几次好像都没见过男朋友。”
“他周末做沉浸式剧场的演员,我们都有事情要忙。”
“听说是个弟弟?”
“嗯。很多时候也不像弟弟。”
沈知珉趁着和胡羞聊天拿出烟来抽:“抱歉,瘾上来了。在裴轸面前我不能抽烟,他不让。”
“他会是个好爸爸的。”胡羞回头看了一眼,高个子的裴轸在人群中非常显眼,回答问题专注地看着患者家属的眼睛,讲解细致有耐心。
“谁知道。前几天他调休没回家,自己在办公室喝酒。他告诉我,人都是自私的,表面上对得不到的人动心,痛彻心扉,多半都是让自己变成惹人心痛的英雄,最后选择的还是满足自己的对象。”
胡羞不说话,电话响了,刁稚宇急匆匆地发来汇报:“吃过饭了,晚场的下半场开始。”他现在很习惯汇报自己的每一步节奏。
“男朋友是个演员,一定很帅吧。”沈知珉掐了烟,结尾语很八卦。
“当然……”
是时候离开了,坐车到郊区上海风云,地铁加公交也要两个小时。
胡羞从椅子中穿过,绕过还在殷切提问聊天的阿姨,弯下腰拿到包,擡起头看到了裴轸的眼睛。
他耐心地听着问题,穿过人群看她。那是一双只要落在自己身上,就会有故事流泻出来的眼睛,眼神只要交汇在一起,故事的走向也变得缱绻,婉转绵长,仿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