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对我满意吗?(第3/4页)

程瑾知说道:“他救了琴妹上岸,还将自己外衫脱下来给琴妹盖上,后来表哥将衣服还给他,用了自己的。我们急着带琴妹回来,没同他道别,也没向他道谢。”

事实上秦谏对他的态度说不上好,因为太巧,总让人起疑。

这时在场众人都不说话了,也许都想到了一件事:如果秦琴和王昊川的事成了就好了,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

没一会儿二老爷和秦奕同时回来了,两人着急地问秦琴的情况,二夫人又是怪罪秦奕,又是无措地向二老爷哭诉,一屋人都陷入愁绪中。

二老爷说了句:“这样看,倒是欠了王家一份人情,也不知他们怎么想……”

程瑾知听了出来,二老爷开始寄希望于王家,希望王家能娶秦琴。

屋里都是长辈,没她说话的地方,她进里屋去,秦琴仍是埋在被子不愿见人,她只好又从屋内出来,见秦谏已经换好衣服,就站在院中。

此时小小的屋里已挤满了人,秦谏又是男子,没再往屋里去。

见她出来,神色又有几分凝重,秦谏问:“怎么?二婶又在怪人?”

程瑾知摇头:“二叔说欠了王家一份人情,二婶和母亲都没回话,我出来时,二叔在问母亲,要不要明日备下礼物去道谢。”

秦谏很快皱下了眉头,隔一会儿说道:“二叔信奉两姓之好、门当户对,常怪二婶对孩子太宠溺。”

程瑾知觉得,他和自己是一样的想法:太巧了,而且……真的要主动去向王家示好?

王昊川可是玷污了自己父亲的妾室啊,不是普通的眠花宿柳、张扬霸道,嫁给这样的人,日子焉能好过?

但那是秦琴的亲爹,她亲爹亲娘都是这样的意思,姑母是他们大嫂,能给些建议,但姑母也是默认的,这样的情况,别人若是疑虑,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秦琴今年已满十六,未订下婚事,若因此事一耽搁,很容易就错过最后的两年光景,成了老姑娘,那时候更难说亲。

两人在院中站了一会儿,没过多久,其余人也从里面出来,二老爷见了秦谏,问:“那王二郎见了你,是何态度?”

秦谏回答:“态度倒是恭敬。”

二老爷神色稍宽,点了点头。

秦谏问:“二叔决意去王家道谢?”

二老爷叹了声气:“道谢总是要的,然后看看他们态度吧。”

秦谏说:“他今日救了琴妹,也态度恭谦,单看外表,实在难以猜到他家中阴私。”

“兴许是以讹传讹,也兴许是另有隐情,之前退了人家亲事,人家却还肯冒险相救,实在难得。”二老爷说。

秦谏没回话。

此事若去问王家,王家自然会有一番说辞,就如二老爷说的,以讹传讹,另有隐情,所以这事就看自己相不相信,而二老爷现在已经选择不相信。

明日要上值,秦谏先回了书房,程瑾知随秦夫人去了贤福院,回来两人坐在床边,秦谏问她:“二叔还是确定了要去向王家道谢?”

程瑾知点头,“他们在屋中就已商议好了,明日让二弟携礼去道谢,若王家透露出结亲的意思,二弟就说回来禀明父母,再过两天这边就说同意;若王家没透露这意思,二弟也就不说什么。”

“母亲与父亲也是赞同的?”秦谏问。

“这就是母亲出的主意,待明天有了王家的态度,再去禀明祖父,祖父若是同意,事情就订下了。”

“那王昊川**他父亲妾室的事呢?”

“母亲说,兴许是年少无知,受了妾室媚惑,若是与秦家结了亲,自当收敛一些。”

秦谏冷哼一声:“他们可真能说服自己。”

“大约是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程瑾知说。

两人一时都沉默。

第二日秦谏一早去了东宫,没过一会儿,程瑾知便听闻王家父子竟携礼上门了,等他们离去,程瑾知去找秦夫人打听,才知王家父子是来道歉,说王昊川救人心切,唐突了姑娘,多有冒犯,还望秦家能见谅。

而王昊川此人其实称得上相貌堂堂,身材挺拔、五官周正,本在禁军任职,受皇上重用,又极其有礼,态度谦和、进退有度,竟让二老爷高兴不已,原本还有些疑虑的,此时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到后面王父果真提起继续再议议婚事,二老爷更是喜出望外,连连点头说回头与夫人说,问问夫人的意思,要不是提前已经决定好了要“考虑两日”,只怕恨不得当场就同意将女儿嫁过去。

秦夫人看不上二老爷心急,自称要不是自己提前出主意,秦家只怕就落了下乘。

这样正好,王家主动提亲,秦家再考虑两日,然后继续议亲,最后订下婚事,面子里子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