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3页)

许多人都自称自己是贺云昭的友人,她从来不会反驳,只要你说她就认你这个朋友,前提是你必须走正道。

一场文会,苗大人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目的有没有达到不清楚,贺云昭倒是又收获了一堆粉丝。

即使贺云昭自己不说什么也有许多人主动为贺云昭背书。

……

皇帝李燧是喜好文学之人,他平日里也会看一些诗集,关注一些他喜欢的大儒可出了什么注解。

这一首回文诗出现的地点是官府举办的举人文会上,且这首诗趣味十足,只听人描述便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场景。

李燧斜靠在圈椅上,他翻开这一本,“红炉透炭炙寒风……”

回文诗有趣便有趣在玩弄文字,若说含义倒不至于多深刻,但就是叫人看了一遍又想反过来念一次。

他琢磨两下,笑道:“有趣!有趣!”

内廷总管崔德中在一旁笑着提醒道:“陛下,您再瞧瞧那作者。”

李燧视线下移,‘贺云昭’三个字映入眼帘。

他哑然,随后恍然道:“又是贺云昭?这孩子是个极有才华的,之前见过一次,令朕印象深刻。”

崔德中心里好笑,何止是陛下,几年过去了连他都对贺三郎记忆犹新呢。

这般年岁的少年郎,那般聪慧勇敢,既有才华又不失狡黠,未来定然是一方了不得的人物。

别以为太监是不识字,皇帝喜欢文学自然不会叫那些粗鲁不识字的奴婢伺候在身边。

崔德中的往事不必再提,他是念过书有些学问的,对贺云昭的本领十分清楚。

他道:“陛下还不知,今科乡试的解元正是这位小贺公子。”

“哦?”李燧惊讶道,没想到这孩子不仅是有诗词上才华更有实务上的能耐。

要知道多少有名的诗人科考上却屡屡受挫啊,贺云昭则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李燧对贺云昭还真是起了一些兴趣,不过他作为皇帝反倒是习惯克制自己。

这个时候想召见贺云昭可不是什么好事,要是引得朝臣纷纷猜测他心思倒也烦人的很。

思及此处,他便打消了心思。

当奴婢的最重要就是体察主子的心思,崔德中一瞧陛下的表情便猜到了

他思考片刻笑着道:“陛下若是想知道些事不妨召小曲大人过来。”

“嗯?这是为何?”李燧问道。

曲德中答道:“陛下有所不知,小曲大人和小贺公子那可是京城最有名的一对友人啊。”

李燧的好奇心被勾的下不来,召见贺云昭还需要多思考思考,但是召见一个翰林院的官员就不需要了。

“来人,传召曲瞻。”

不过两刻钟,曲瞻已经到了太极殿,他跟着宫人进门。

他躬身作揖道:“臣曲瞻,陛下圣安。”

“近前来,”李燧招招手,他笑着道:“也是朕好奇心作祟,念了一首诗句,作者便是贺云昭,听说你都与他是好友便叫过来问问。”

他之前并不知晓二人是好友,这会子倒是细细一瞧,再回忆一下记忆中的贺云昭的相貌。

有些好奇道:“你们二人倒真是都生的一副芙蓉面,还都是才华卓绝的人,可会不服彼此。”

曲瞻在御前侍奉许久,自然知道这这位陛下是个性情极温和的人,等闲事都不会怪罪人。

他便幽怨道:“陛下可真是神机妙算,云昭服不服我倒是不清楚,我最开始可是不服他的。”

李燧轻笑一声,问道:“难道还有什么趣事不成。”

这曲瞻在御前一向进退得宜稳重的不像是一个年轻人,难得见他这幅表情。

曲瞻叹口气,“臣与贺云昭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或者说是我单方面挑衅才对。”

他口才不错,在御前又锻炼多时,把本就一波三折的故事更是讲的妙趣横生。

连本来已经了解过其中原委的崔德中跟着都听的入神。

更别说完人听到的都是传言的版本,曲瞻这可是第一手消息,好多细节只有他与贺云昭知道。

由他这个手下败将说来才真是颇具趣味,要是换成贺云昭本人来说反倒是失了这种感觉。

李燧早清楚贺云昭的家世,对曾经的贺老爷子与贺父都记忆深刻,这会把祖孙三代连起来也不由得啧啧称奇。

只是说话间,他想到贺家也是三代单传香火未断,如今又有贺云昭这样出息的孩子,贺家父子泉下有知也必然欣慰。

他呢?

膝下再无任何子嗣,李燧听着听着嘴角便压平了,神色有些失落,只是他很快掩饰好心情。

又听了几句曲瞻讲的趣事,他也跟着笑了几声。

很快便道:“朕有些乏了,你先退下吧。”

曲瞻顿首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