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4页)

“贺家三郎会试第一名,高中会元!”

“贺云昭会试第一名,高中会元!”

贺家全家都是一脸喜色,仆妇们急忙跑回府里去拿着小荷包出来。

荷包里面都是小块的银子,分发给来看热闹的路人,只要到了贺府大门口说一声恭喜,那就人人都有份。

这是会元报喜的规矩,就算是家里拿不出银子来的那也要包好糖块分给来说吉祥话的人。

甚至久而久之衍生出了京城一套报喜的产业。

不论籍贯如何又是在哪里考乡试,会试都是要到京城来的,都已经是举人老爷的,多半也不会缺钱。

京城有一小堆青年人以及会些乐器的老人们便趁着鼓乐队从礼部衙门出发时一路跟上去。

到了会元家门口便开始吹奏,主人家也不会嫌弃,既是来奏乐便厚厚封上一份礼。

在丁老对贺云昭的答案评价之后,贺云昭提前告诉了祖母和母亲,可以去祖祖那敲敲边鼓,她既然有宗室这一层关系不用白不用。

贺母想要提前准备给报喜人的荷包,却被贺云昭给阻止了。

毕竟若是她真中了会元,家中人却早早准备好了荷包,难免叫人说嘴。

倒不如今日这般……

贺云昭一脸笑意的接着礼部官员送来的会元行头,家中的小厮们毛手毛脚的跟着嬷嬷们一起发放一看就是现塞的荷包。

忙乱又欢喜,才是应有之景。

殿试之前,贺云昭特意去了襄王府。

祖孙二人坐在一处,贺云昭还有些不好意思,腼腆的笑笑,她道:“只怕是要麻烦祖祖了。”

襄王老爷子哈哈一笑,他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包大揽道:“这什么话,老头子还能给你帮上忙,高兴还来不及呢。”

裴泽渊消息灵通,甚至将其他几位一甲候选人的信息都找来了,根据他们动向判断,有两人明显是冲着一甲状元去的。

江南籍贯的考生顾文淮,年仅二十,他出身不显,但他师父是江南有名的大儒,其有过耳不忘的才能。

家境贫寒,但因这一天赋一直被大儒看中,从小在大儒家中吃住,不少同为江南籍贯的官员已经提前偏向了他。

另一人是晋州籍的马康,年方三十八,为人沉稳,马家是晋州当地的望族,据说会试名次出来后,他便一直开始活动。

贺云昭在参考了师父的建议后,便选择了另一条路线,循环在皇帝耳边重复自己的才华。

毕竟她的名声已经足够,京城许多文人都是支持她的,但在朝堂上她没什么根基。

只能确定齐、曲家能偏向她这边,师父曾经在礼部的下属也有一两个能偏向她。

那么在此种景况下和其他人一样扬名并不是好的选择,倒不如借助其他人没有的优势。

她祖祖是宗室的王爷,在宗室虽然不管事,但说话其他人还是要听的,不如趁着此时宣扬一番她祖母是宗室女。

挑一挑宗室那颗骄傲的心,他们必然会到处给她宣扬,而且最妙的是宗室是没什么实权的,也不会引来其他人针对。

襄王连开两天茶会,叨咕自己忠贞的大女儿,贤惠的外孙媳妇以及他才华盖世的曾外孙贺云昭。

被父王派来拉拢宗室老人的安王李晖:“?”

之前他可是拉拢过贺云昭的啊,虽然被拒绝了,但没关系!他了解贺云昭啊!

此时正是他展示的机会,贺云昭虽讨厌但竟然派上用场了!

襄王还在念叨,“小昭特别孝顺,我膝下这些孩子们没一个及得上他,他还给本王画了一幅画。”

李晖腾的一下站起来,他两眼冒光道:“祖祖您听我说,您的曾外孙贺云昭我了解啊!我来给大家讲。”

来喝茶听故事的宗室们:“?”

李晖大手一挥,他便从贺云昭成名讲起,“那一年!他还是无名之辈,但因文会邀请不得不去,其中还牵涉到翰林院的小曲大人,上一届的探花郎,曲阁老的孙子,你们知不知道?”

宗室子弟们迷惑的看着抢了叔祖话的安王,但手已经开始拍起来了。

襄王年纪大辈分高在宗室虽没什么实权,但宗室本来也没实权,一个辈分压在那足够许多人听他说话了。

且听这贺云昭还是宗室自家人,这般的人物还是今年的会元,着实叫他们老李家的人狠狠骄傲了一把。

安王中途跳出来继续讲,这更好了!

谁都知道安王如今在朝堂上得到的拥戴,说不得过几年就要入住东宫了!

他开口讲话,不是庆王那一拨的人自然是十分捧场。

在一片暗潮涌动中,殿试开始了。

贺云昭特意穿了一件裁剪非常仔细的青色衣衫,能显的肩膀更加平直,如同一棵杨树一般,袖子收的小一些避免沾染墨水弄脏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