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4页)
曲瞻哼笑一声,他得意的张开手臂向后一靠,“不是穆砚?”
贺云昭白他一眼,道:“你消息倒是灵通,还知道穆砚回来了。”
曲瞻啧了一声,“我这叫耳聪目明,常在御前侍奉,能得到的消息自然多,日后便明白了。”
说到穆砚,贺云昭倒有一一个疑惑,她便对曲瞻问道:“说来我倒是有个疑惑,虽说武官升职快,但穆砚回来后便是从三品,未免太快了些,而且回来的这么突然,你可知道什么内情?”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曲瞻还真知道,甚至诏穆砚等人回京的公文还是他拟定的。
他神色一肃,慎重开口道:“你知道穆砚是立了什么功吗?”
贺云昭摇摇头,她没有问穆砚,若是能说的穆砚自然会说,不能说的涉及边疆军机也不太好开口。
曲瞻犹豫片刻不知该不该说,他抬眼看着贺云昭,见她蹙眉琢磨。
即使他不说,以贺云昭的好奇心,只要想知道就会千方百计的去探听,还不如他现在就说。
“这事得从塔塔部说起……”
穆砚所在的边城八九年都没有发生过大型的战役,仅有小股部落侵扰,于是在边疆一位文官的推动下,当地官员呈递了公文,希望能与众多部落互市。
朝廷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此事可行,便下令允许。
互市对两边的百姓都有很多好处,蛮族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缺少的物资也就不用必每年秋天来侵扰,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但唯一一个大问题就是,虽然大晋这边都称呼他们为蛮族,但细细一分,各个部落其实还是不同的族,部落与部落之间是各自为政。
塔塔部算是距离边城最近的几个部落中人口最多的,想要以塔塔部为突破口,但不巧塔塔部狮子大开口,对互市条约提出很多修改全部都是偏向塔塔部的。
当地主官也是两头犯难,一方面是要给朝廷交代,这是他的政绩,一方面还要说服塔塔部同意。
塔塔部所在的位置能够截断十几个小部来边城的路线,因此他们仗着自己的位置多次提出修改互市条约。
“然后,塔塔部的一位将军带人屠杀了一个村子示威,苏将军派手下威武将军穆砚前去,塔塔部覆灭。”曲瞻道。
他抬眼看向贺云昭,从她的眼神中,他看出,她已经明白过来了。
贺云昭已然明白过来,塔塔部卡住互市,那么想要开市的其他部落必然容不得它,好处若是都被他们塔塔部吃了,其他部落还能吃什么?
于是在心照不宣下,有人勾动塔塔部挑衅边军,边军顺理成章的覆灭塔塔部。
“不仅如此,他从塔塔部带回的全部金银一分没留,全部给了边军做军饷。”
既是互市的功臣,又缓解了边军的军饷紧张,怪不得他能够这么快的升上来。
贺云昭略一思索便道:“那陛下诏他们回京是否有苏将军的手笔在,塔塔部的战功归于边军,但金银财宝应当也有当地官员一份,却全部投入了边军军饷中,只怕是……”
曲瞻点点头,穆砚为了升职拿到那仅有的一个名额确实很拼,但他太急了,政绩抢了一半,金银一分没留充作军饷。
穆砚若是再待下去,只怕是边军都容不得他了。
毕竟历来打仗到手的战利品都有三四分留在自己手里,剩下的再上交,穆砚那么高风亮节,岂不是显得其他人贪婪。
贺云昭忍不住笑道:“或许这才是他要的效果,他想回京不是吗?”
曲瞻一楞,随即笑着赞同道:“是极。”
两人对视一眼,其实穆砚回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宗室的蠢蠢欲动,陛下一定会收紧对京城兵将的掌控。
那么穆砚这样一个看起来耿直的将军,就瞬间进入了陛下的视野。
曲瞻带着贺云昭在翰林院四处走走,一边走一边介绍各个房间的用途,还介绍几位庶吉士给贺云昭认识。
前面听从曲瞻吩咐的小吏姜岳是翰林院的人,在曲瞻走后,他便跟着贺云昭做事。
贺云昭从来没体会过这种饭喂到嘴边上的感觉。
她忍不住感叹道:“啃友真愉快啊!”
曲瞻温柔的看着贺云昭,用他柔的能滴水的声音对着贺云昭腻歪道:“还有呢,我的政绩也可以给你。”
贺云昭一楞,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瞬间有不好的感觉。
曲瞻引她到典簿厅,他微笑道:“之前同你说会带着你半年,其实并不对,大概三四个月我就要离开翰林院去六部做事。”
典簿厅内,高阔的厅堂被一排排红木书架填满,满到不仅有高高的书架,两侧靠墙的位置还有五花八门的拼接书架,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典籍,从经史子集到朝廷奏章,无不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