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赵同舟利落起身,它掸掸下摆,躬身作揖。

“顺天府尹,曲瞻,嗯?”

曲瞻笑眯了眼,道:“臣领命。”

她看向最后两人,“朱检师兄,小顾,你们二人互相配合,大理寺卿就交给你们了。”

两人起身拱手,“是,殿下。”

贺云昭轻笑一声,“便按孤说的去做。”这一招阳谋可是再合适不过了。

……

顺天府尹柴彦甫急的在家中转圈圈,若是换做京城之外,一地知府可谓是百姓的父母官,做的好不好另说,权势绝对是一等一的。

如今交通不便,有的府县是被大山包围的,知府的权力自然是最大的。

但在京城可就远没有这般威势了,顺天府尹可摆不起任何架子,这个位置的每一个官员都是来背黑锅的。

京城出乱子了,顺天府怎么做的事?

京城出流言了,顺天府快去查查怎么回事?

出现恶劣的刑事案件了,顺天府尹怎么教化的百姓?

贼人抓住了,大理寺兢兢业业!

案子判了,刑部司法严明!

柴彦甫可不管那些,他对太子殿下的好感度非常高。

无他,打从殿下封王开始,从来没因为任何事对他们顺天府施压,这就是了不得的好人了!

自从皇帝允许太子组建新衙门开始,柴彦甫就在顺天府是早也等晚也等,恨不得住在门房,生怕错过了太子的消息。

顺天府可太需要精简功能了,最重要的是能够撕开与刑部、大理寺重合的职能部分,不然这两者总是压着顺天府做事。

门口猛然冒出两道人影来,衙役笑着跑来,“大人!小曲大人来了!”

“哎呦,哎呦!”柴彦府急忙起身把人迎过来,期待的问:“小曲大人来顺天府所为何事啊?”

曲瞻笑着摆摆手,“柴大人客气了,在下就是来和您聊聊刑名公署的事。

与此同时,大理寺与刑部都各自迎来了贺云昭派出的人。

三方的的说辞大差不差,刑名公署组建在即,若是错过了,那对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来说可是重大的损失。

要想在刑名公署占据重要地位,得看看你们能给刑名公署提供什么?

刑部很是自信,他们的人是正经科举出身,且曾在地方任过知府知县,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出身上更是正统的不能更正统了。

刑部尚书既想将手伸到刑名公署去,又十分担心将人调走后刑部会失去控制。

刑部毕竟不是他的一言堂,他只是比较说的上话名义上是刑部的一把手,但实际上诸位阁老也在盯着刑部。

刑部尚书方庆十分自信他给出的人才以及各种文书是刑名公署不可缺少的东西,现在应当是赵同舟来求着他!

赵同舟也很有耐心的同他耗着,谈到艰难的地方,刑部派出的几个人两三日都不曾出屋子,吃饭喝水均在桌上解决,要排泄了就去隔壁的小间。

还有专人盯着他们在外不泄露消息。

而朱检与顾文淮对着大理寺的态度却很好,如今的大理寺卿是从忻州调回京城的于松韫。

顾文淮只是能力有,才华也是没得说,他只是经历少,加上身边人对比才显得稚嫩了一些。

但他进步的很快,与朱检配合很好,朱检不是个口舌特别伶俐的人,顾文淮说的便更多些。

他笑着看向于松韫,道:“念书时曾有一位师兄家在忻州,沾了些光,得了好几块澄泥砚,忻州的瓦酥、同川梨更是好滋味,好几年都念着这一口。”

在外久的人对家乡的感情会更深厚,顾文淮从夸赞忻州入手,绝不会出错。

果然见到于松韫面露欢喜之色,便顺口引出忻州人杰地灵,捧于松韫一把。

表达赞美时要对人不对事,抱怨时则应当对事不对人,顾文淮分寸拿捏的刚刚好,还适当的对于松韫对刑部的一些不满表示了微微赞同。

不够很快顾文淮久露出了獠牙,他一脸为难的听着于松韫提出的条件。

“于大人,这恐怕做不到,您还不清楚,顺天府尹可是主动提出将十四人送到刑部名公署,还附带两箱文册和五万两银子,却只要一个四品的官位,这……”

于松韫:“!”

大家都在谈条件,就你上赶着贱卖自己,这可就遭人恨了!

于松韫阴沉着一张脸,不再自己继续谈,立即叫来了大理寺的众多官员一同商量,将其中几个脑子反应最快的同僚拎出来继续同顾文淮谈。

很快就有一些风声在刑部与大理寺之间来回传,顺天府尹这王八蛋可真是能卖人,狗贼给出的条件太好,东宫那边一定心动!

大理寺很快被顾文淮攻下,底线一步步降低,给人、给钱但还坚持要一个三品两个五品的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