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蚀刻(第2/3页)

这么啃着啃着,他居然还过了初赛。

然后,他绝望地发现,花钱这件事,是躲不掉了。

位于暑假的省级复赛,是由14天集训、最后1天考试联合组成的,集训会请名师讲题,还有模拟考试、专用习题册,算是官方的一种创收手段。

他拿着通知,望着上面的数字,焦虑地回到家。

不缴费,他过不了复赛。但缴费之后,就算他过了复赛,要想在决赛拿到足够自招的名次,自己学是不够的,还是得找人辅导。

他成绩很好,但有点偏科,而且高考发挥谁说得准呢?有加分总是稳妥一些。

前一阵子,孟长青刚抱怨过,高中的学杂费越来越贵。尤其是附中,学校做主,给订了不少辅导资料。

孟寄宁马上初三了,正是冲刺的时候,花销也不少。

他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请你把家里的钱都给我,让我去学竞赛吧。

他把通知放在桌上,对着它发呆,感觉心里又长出了新的荆棘,扎得他痛得要落泪了。

他为什么不再聪明一点呢?就像书里的那些神童一样,在图书馆里借一本微积分,就可以拿到金牌。

他为什么要悬在这只差毫厘的地方,知道可以够到更高的平台,却又爬不上去?

可是……

从小到大,他从未开口问家里要这么多钱,但他不能放弃这次机会。

他把那张通知单递给父亲,孟长青扫了一眼,睁大眼睛:“考个试要这么多钱?”

这句话吓得孟初不敢说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找到勇气,继续说:“如果过了复赛,能不能……再让我去国庆和中秋的集训?”

孟长青问他要多少钱。

他报出一个数字,孟长青深吸了一口气。

“养个孩子真是要命了。”他说。

这句话砸在孟初脑袋上,他垂着头,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

那口气和那句话之后,孟初觉得,这事不太可能了。

他沉默地坐在教室里,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去明天的学校培训。毕竟,如果竞赛拿不到名次,就是一场空,他去那里不过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花心思准备高考。

那个周末,他坐公交回家,走过小区,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又不知道是哪里。

进门,孟长青坐在桌旁,脸上的皱纹看起来比上周深了许多。

他让孟初坐下,然后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他。

孟初打开,发现是一沓鲜红的钞票。

“你去集训吧,”孟长青说,“剩下的钱,你看着哪个班好,去报一个吧,这种事我也不懂。”

他望着信封,不知道此刻要说什么,言语好像脱离了他的掌控。

然后,他忽然意识到违和感的来源。

车子。

小区的停车位里,没有他家的车子。

“爸,”他难以置信,“你把车卖了吗?”

“坏了好久了,反正一直没钱修,还不如卖了算了,”孟长青说,“你们都上高中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在那一刻,过往种种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纯粹的感激。

“从那以后,家里就没有车了,”孟初说,“这么多年,他也没有再攒下买车的钱。”

从故事中途开始,付关山的目光就闪烁不定,从沉思变为犹疑,再变为震惊。

“难怪,”付关山说,“按你计算利息的方式,你爸卖了辆二手车,到现在,是差不多变成奔驰了。”顿了顿,他赶紧补上,“我没有鼓励你去买奔驰的意思。”

“我知道,”孟初说,“我只是想跟你说清楚。”

这么多年来,这辆车一直压在他心头。这是甜蜜的负担,是他曾经得到父爱的证据。

哪怕就像付关山所说,这是孟长青想要加一份养老保险,那也是真真切切的,把家里的资产交给了他。

买车也是他们吵架的源头,这件事不说明白,孟初总觉得心里有疙瘩。

“亲人之间总是笔难理的账,”付关山说,“至于该怎么还,我们以后一起商量。”

孟初点点头,忽然轻松了许多。

付关山交叉双臂,审视着他:“没了?你就是来跟我回忆过去的?”

“当然不是,还有一件事。”

“什么?”

“我喜欢你。”

付关山猛地沉默下来,盯着他。

“我……”第一次表白,孟初有点紧张,“本来想在电话里告诉你的,但我觉得这样不正式。这么重要的话,还是要当面跟你说。”

付关山久久无言。平时那么爽朗、多话的人,今天却时时缄默。

他不答话,孟初更加紧张,视线也越垂越低:“我知道,你因为小时候的事,很感激我,我也很感激你跟我结婚,安慰我,哄我开心……”